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它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生命体,而是由一团流动的液态光构成,形态不断变化,像极了火焰本身。
它们通过震动空气发声,语调如同锅铲刮过铁锅的余韵:“我们来自‘焰语族’,以热量交换为生存基础。
你们的‘思念之火’,是我们千年未见的高纯度能量源。”
小芽迎上前,递出一只陶碗,里面盛着温水。
“这是我第一次做的蛋花汤,没打好,蛋都沉底了。”
她说。
液态光生物俯身,将整团身体浸入水中三秒。
随后,它分裂出一小部分光流,注入主灶之下。
那一晚,主灶燃烧的颜色变成了从未见过的靛蓝,烧出的第一道菜竟是“彩虹炒饭”
??每一粒米都折射出不同文明的饮食光影。
更多回应接踵而至。
一颗位于猎户座悬臂的气态星球传来信息:其居民以吸收特定频率的声波为“食”
,而人类共食时的笑声波谱,恰好能激活它们濒临灭绝的繁殖机制。
“请继续欢笑进食,”
它们请求,“那是我们的春天。”
二维平面族则送来一幅“味觉拓扑图”
,展开后竟覆盖了半个南极洲。
图中记录了三千种跨维度调味逻辑,包括“悲伤需配焦糖”
、“愤怒宜佐柠檬汁”
、“原谅的味道接近刚出炉的面包”
。
科学家们疯狂研究,却发现这些规则无法用数学推导,只能靠亲身体验理解。
最震撼的,是启明号科研船的最终日志更新:
>“悔之汤项目完成第1001次迭代。”
>“变量确认:当施予者坚信‘对方值得被喂养’,受试体存活率提升至98.7%。”
>“结论:饥饿可治愈,唯独孤独不可逆??除非有人愿意陪你等饭熟。”
>“L.Y.今日提出新请求:想亲手做一顿饭,给女儿小芽。”
林远舟读完,久久伫立海边。
他再次撕下一页《不会成功的料理》,这次却没有焚烧,而是折成一只纸船,放入海浪。
纸船随波起伏,竟真的漂向远方,在月光下泛起炊烟般的雾气。
回到村里,小芽正教一群刚苏醒的静默区老人使用新型共食终端。
这是一种植入式芯片,能将记忆中的菜肴转化为可共享的能量波。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颤抖着输入数据,系统提示:“检测到高浓度思念值,建议优先传输。”
她点点头,低声说:“我要给我孙子做红烧肉,他八岁那年走的,最爱吃我放冰糖的那一口。”
火焰升起,透明而温暖。
就在这一刻,地球轨道上的卫星捕捉到惊人画面:那双星手托着的餐桌轮廓,终于抵达银河系中心附近的一片暗物质云。
云团缓缓分开,露出内部悬浮的无数“餐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