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那天我没跳,是因为突然想起我妈煮的姜汤味道。”
他说,“可是回家后,我妈骂我是懦夫,说真正勇敢的人要么改变世界,要么干脆消失。
当晚我就吞了安眠药,醒来时在医院。”
接下来是他哽咽的自问:“为什么大人总希望我们坚强?为什么他们不能接受,我只是太累了?我不是不想活,我只是……撑不住了。”
这段录音结束后的寂静持续了整整十一分钟,系统记录到大量用户长时间停留。
随后,一条匿名留言悄然浮现:
>“我是他高中同学。
那天我去过天台,看见他蹲在那里哭。
我没敢靠近,也没告诉老师。
我以为他会自己下来。
>现在我三十岁了,有了孩子,最近常梦见那个下午。
>如果当时我能走过去,哪怕只说一句‘我陪你坐一会儿’,会不会不一样?”
这条留言被顶到了首页,引发了一场关于“旁观者责任”
的全民讨论。
多家媒体跟进报道,甚至有学校开始试点“沉默识别计划”
,培训教师如何发现那些“看起来没事”
的学生。
而在偏远山区的一所中学里,一名班主任悄悄下载了整套“回声计划”
资料。
他在晚自习结束后,关掉教室灯,播放了这段录音。
事后他在工作日志中写道:“班上有八个孩子哭了。
三个女生跑出教室,但我没拦。
十年来,我们一直在教孩子们如何成功,却从未教过他们如何失败。
今晚,他们终于学会了哭泣。”
江辰读到这份报告时,正坐在飞往日内瓦的航班上。
窗外是厚厚的云层,阳光穿透其上,洒下金色的光晕。
空姐递来耳机,问他是否要听今天的机舱广播。
他摇头,掏出自己的降噪耳机,点开一段私人收藏的音频??那是苏婷生前最后一次团队会议录音。
她笑着说:“我觉得我们做的不是科技,是给孤独修一条通往别人的路。”
抵达峰会现场时,迎接他的是一片复杂的目光。
各国代表中有支持者,也有敌视者。
主办方安排的第一个议题便是:“真实性与疗愈性的边界”
。
一位德国学者率先发言:“你们正在创造一种新型的情感资本主义??把痛苦商品化,用创伤换取点击量。
这不是治愈,是剥削!”
江辰没有立即反驳。
他等到所有人讲完,才走上台,打开投影。
屏幕上出现一行字:【请戴上耳机,先听一段录音】。
全场安静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