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8章 总论传统文化之评价8(第6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苟如是,汉置丞相非用焉也,妄一男子上书即得之矣!

这个使臣忠厚老实,回来把这话又告诉武帝。

武帝大怒,认为使臣有辱君命,要把他下吏治罪。

后来一想不妥当,恐怕又要贻笑大方,只得宽释不问。

丞相的权势降低,下行上奏的文件武帝多托给中书谒者令。

这是皇帝左右的私人,并且是宦官。

这种小人“领尚书事”

,丞相反倒无事可做。

武帝晚年,卫太子因巫蛊之祸自杀,昭帝立为太子,年方八岁,武帝非托孤不可。

于是就以外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受遗诏辅政。

大司马大将军是天下最高的武职,领尚书事就等于“行丞相事”

,是天下最高的政权。

武帝一生要削减相权,到晚年有意无意间反把相权与军权一并交给外戚。

从此西汉的政治永未再上轨道。

皇帝要夺外戚的权柄就不得不引用宦官或幸臣,最后仍归失败,汉的天下终被外戚的王莽所篡。

至于昭帝以下的丞相,永久无声无臭,大半都是老儒生,最多不过是皇帝备顾问的师友,并且往往成为贵戚的傀儡。

光武中兴,虽以恢复旧制相标榜,但丞相旧的地位永未恢复,章帝以后的天下又成了外戚宦官交互把持的局面。

后代官制的变化,与汉代如出一辙。

例如唐朝初期三省的制度十分完善。

尚书省总理六部行政事宜,尚书令或尚书仆射为正宰相。

门下待中可称为副宰相,审查诏敕,并得封驳奏钞诏敕。

中书令宣奉诏敕,也可说是副宰相。

但高宗以下天子左右的私人渐渐用“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的名义夺取三省的正权,这与汉代的“领尚书事”

完全相同。

唐以后寿命较长的朝代也有同样的发展。

宋代的制度屡次改革,但总的趋势也与汉唐一样。

南渡以后,时常有临时派遣的御营使或国用使一类的名目,操持宰相的实权。

明初有中书省,为宰相职。

明太祖生性猜忌,不久就废宰相,以殿阁学士勉强承乏。

明朝可说是始终没有宰相,所以宦官才能长期把持政治。

明代的演化也与前代相同,不过健全的宰相当权时代未免太短而已。

满清以外族入主中国,制度和办法都与传统的中国不全相同,晚期又与西洋接触,不得不稍微摹仿改制。

所以清制与历来的通例不甚相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是个么得感情的杀手兽世毛绒绒女王萌吐奶只为成就那些梦想造化之门我没想捉妖啊香江神探[九零]亚索的英雄联盟我是配角,超过了主角农家辣娘子有空间女帝:苟在深山,女儿将我吹成神反派女配,以武服人穿梭时空的侠客锦堂归燕不会真有人觉得修仙难吧从小镇做题家到首席科学家一剑倾国她心动之后我失忆了惩罪者:诡案迷凶原来我早就无敌了我在六扇门当差的日子沙雕仙厨的美食修真日常黄泉过阴人女尊世界的白莲花想当咸鱼实在太难了人在诸天,从被通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