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太史公修史谨严,列国世家于共和前皆不系年,而独辟鲁周公世家为例外;除伯禽年代无考外,考公以下皆系在位年数。
史公必有比较可靠之根据也。
兹列共和前鲁公年表如下:
由考公至真公十三年共一百五十六年,至十四年为一百五十七年。
共和元年为公元前841年,是考公元年为前997年或前998年。
伯禽年代虽不可考,然其既为周公子,则必与成王年岁相若;且其封鲁十九在成王时,史传相传亦如此。
成王元年当在公元前1020年左右,故伯禽元年亦当在公元前1020年左右。
1020年距997年约二十余年,正合一君之平均年数。
是鲁世家之记录可为《竹书》之旁证,而与《三统历》则全不相合矣。
(二)殷商年代问题
殷商年代问题,可分二部探讨之。
盘庚以下比较易得,可先为研究。
盘庚以上则作为别论。
殷商年代,上古传说较西周尤不一致。
普通史籍据《三统历》定殷祀为六百四十四年,成汤元年为公元前1766年,盘庚元年为公元前1401年。
《三统历》关于西周之推计既不能成立,则前此推定更无讨论之价值。
此外惟一记录则《竹书》谓盘庚迁殷至纣灭为二百七十三年。
若周元为公元前1027年,则盘庚迁殷适为公元前1300年。
此说吾人果可承认否?
殷行兄终弟及之制,由史传及甲骨文中皆可证明。
此后行此制或与此相似之制者只晋、清二代。
晋行此制,出自跋扈之臣,其中多有废弑。
清行此制,则为皇室固定政策。
有清一代,除穆宗为文宗独子外,其他诸帝无一为长子者。
故清虽未行兄终弟及之制,而其年数结果则若已行此制者也。
兹列清帝表如下:
所谓平均每世二十五年者,乃历世或大多世代由长子嫡系相推而下之谓也。
若由幼子计算,此数当然不能成立。
清代八世二百六十八年,是平均每世三十三年也。
晋代五世一百五十五年,是平均每世三十一年也。
殷自盘庚至纣为八世;若以《竹书》所纪二百七十三年计,则平均每世为三十四年。
晋代多废弑,其平均数恐不若满清之可靠,而满清平均数又与《竹书》所记之殷代平均数遥遥相符。
是《竹书》记载当无大误。
虽未敢必,然盘庚迁殷必不出公元前1300年左右也。
“兄终弟及制下,每世平均不过三十三或三十四年,而据《三统历》则父子相继嫡长继位之西周每世平均反越乎此,岂不怪哉?据《三统历》,由周元至厉王死(公元前1122年-前828年)平均每世合三十七年,远超殷、晋、清三代之上。
即以日人所推周元为前1066年计,厉王以上平均数尚合三十年,几与晋代相等,必无是理也。
且据《三统历》殷自盘庚以下(公元前1401年-前1123年)平均每世亦不过三十五年。
即由盘庚之兄阳甲元年(公元前1408年)计起,每世亦仅三十六年,而西周自厉王以上反为三十七年。
其迷于不可靠之历法而对事理全不顾及也明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