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被认可”
的心理,也知道要是自己不主动的话这些朝臣就永远也不会迈出下一步。
于是在晾了他们一个礼拜后,许雯雯从奏折里挑出了几个写的特别好的现场批改了一下。
然后很明显的,许雯雯发现剩下的朝臣们眼睛都亮了。
“写奏折的时候呢最忌讳废话连篇,夸夸其谈,因为这写奏折并不是你写的多就写的好。”
许雯雯开始给他们教怎么写一封让康熙满意的奏折,“但是也不能写的太精简,只写起因、过程和结果中的一个。”
“你要讲一件事情,就要先讲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这件事,然后讲他的起因,讲他的大致经过,讲这件事现在产生的结果和后果,再讲有没有人已经在为了这件事做什么,最后再写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或者你准备怎么做。
“还有就是你们要记住,事情无大小。
不管这件事是小,还是大,它都会对未来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你一定要有一双发现细节的眼睛……”
都是做了这么多年朝臣的人,这些朝臣自然不可能不会写奏折。
毕竟要是真不会的话,那可不是教上几次便能写得很好——但基本上许雯雯只强调了几遍,他们写出来的奏折便是只看上一眼便觉得主次分明、赏心悦目了。
原来他们不是不会,不是不能写,而是以前压根就没人在意他们怎么写,或者说其实这个奏折的作用在慢慢衰减,皇上和官员之间的信任度并不是很高,有时候可能朝臣们上奏的事情康熙还要再派自己信得过的人调查一二确定这事儿是真发生了才能开始定下方案。
古代交通出行什么的本来就慢,再加上决定具体政策的时候经常拖延上好几天才能定下来,那等朝廷的政令和救济什么的传到地方后,黄花菜早就凉了。
古代的天灾造成的破坏力要比现代的天灾造成的破坏力强上很多,这种政令不能及时传到地方现象就最大的罪魁祸首。
但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在目前是很难的,这要是能发展得先从工业革命开始,但过上几年的康熙甚至都要开始搞海禁了……现在她唯一能出点力的,也只有让这些在京城的京官能多出点力,多传达点消息了。
当然,如果他们这份劲能在康熙从塞外回来之后一直这么保持着就好了。
……
……
康熙四十年五月三十日,康熙带上了七个皇子巡幸塞外。
一路上除了在西巴尔台给住在兴安境内的蒙古各旗的贫苦百姓借了马匹外便没有遇上什么特别的事情了,一直到了七月初二这天,领侍卫内大臣费扬古生病倒下,康熙为他寻了许多太医,还为此停留了好几天,但费扬古还是在九月初二那天撒手人寰,死在了回京途中。
九月二十一日,康熙回到了京城,得知康熙今日要回京后便一直等在外面的许雯雯见到了看上去有些许疲惫的康熙。
“儿臣见过皇阿玛。”
“奴才(微臣)过皇上。”
“都起来吧,”
康熙抬了抬手,示意面前的许雯雯和朝臣们不必多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