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七节言投意合——成就你的说客之名
banner"
>
鬼谷子曰:“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
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
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其中不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鬼谷子说:“周详保密中最重要的在于微妙而与道相追随。
让对方开启,是为了判断对方的实情;让对方闭合不言,是为了结交对方的诚意。
这样做,都是为了能使对方显露实情,以权衡比较谋略的得失程度,圣人也是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考虑的。
如果是不合适的谋略,圣人也只能自行考虑谋划了。”
沟通中,言投意合,往往会成就你的说客之名。
比如,《战国策》中触龙劝说赵太后就是很经典的故事:大臣们劝说赵太后为了国家利益把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当人质,赵太后不但不肯,还立下毒誓禁止别人再来劝说自己。
触龙却独辟蹊径,见到赵太后,先从自己的脚有毛病,身体也不太好开始,说饮食、日常起居,以便拉近与赵太后的心理距离。
然后,触龙以自己的小儿子不争气,想在自己死之前把他安顿好为切入点,慢慢诱导赵太后意识到,把长安君送到齐国是为了赵国好,也是为了长安君好,就这样,触龙因言投意合,成功地说服了赵太后。
三国时期,邓芝受命出使东吴。
邓芝到了东吴,孙权对他很怀疑,因此不肯接见。
过了两天,邓芝给孙权写了一封书信。
孙权一看,只见信上写道:“臣今到此,非但为蜀,并且为吴。
若大王不愿见臣,臣就走了。”
孙权犹豫不定,一些大臣也都想刁难一下邓芝。
后来,孙权采纳了张昭“先给邓芝个下马威”
的意见,在殿前放一个沸腾的油鼎,命武士各执兵器,站立在两侧,召邓芝入见。
邓芝听孙权召见他,便从馆舍出来,毫无惧色,昂首走入大殿。
邓芝进入殿内,就对孙权说:“我特为吴国利害而来,大王却设兵置鼎,以拒一儒生,可见大王度量太小。”
孙权听后,觉得很惭愧,忙令人赐坐。
邓芝问道:“大王欲与魏和呢,还是与蜀和呢?”
孙权说:“孤非不欲和蜀,但恐蜀主年幼国小,不足敌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