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说:“立坚忍不拔之志,卒能练成劲旅,数年坎坷艰辛,当成败决断之处,持孤注以争命,当危震撼之际,每百折而回。”
为此,他求才不拘一格,不限出身,大量提拔书生为将士,当时,在湘军将领中,书生出身的人就占了百分之五十八。
淳朴之人:曾国藩说:“国家养绿营兵五十万,二百年来所费何可胜计!
今大难之起,无一兵足供一战之用,实以官气太重,以窍太多,漓朴散淳,其意蔼然。”
对此,他认为选将必须注重一个人的“淳朴”
,即没有官气、脚踏实地,不浮夸,对这样的人委以重任,才能有效地提高湘军的战斗力。
如此的求才标准,使得曾国藩收揽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除了这些他明确提出的标准之外,还有一些实行但不公开的求才标准。
诸如表现欲太强的人,不能久用;对于有才能但性格偏激的人,须慎用。
就是因为他在求才时眼光独到,其所选用的人才均是可造之才,而非庸才,在这些有才之士的帮助下,最后成就了其一生的赫赫功绩。
曾氏幕府收揽了大量的人才,因此,曾国藩所见的人才中,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在利用一些人才的时候,他表现得尤其小心,尽可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量才录用,扬长避短。
对此,曾国藩说:“雄韬大略之人有其不足,鸡鸣狗盗也有其优势。”
用人如同用器,也就是尽量用其长处,同时,避开他的短处。
关于如何扬长避短,曾国藩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器能之政宜于治烦,以之治易则无易”
:精明强干,德、术、法都精通,但主张与力度不够强的人,是独当一面的人才。
在工作中,他们有足够的精力与智慧去治理整乱,在治理过程中,以暴制暴,以恶制恶,根除事源之根本。
“王化之政宜于统大,以之治小则迂”
:以德行教化为主的政治,以德为主,这样的一类人适合做全面的统辖工作,即“以之治小则迂”
。
“策术之政宜于治难,以之治平则无奇”
:这样的人才善于策划,胸中有好的计谋,若是遇到了识人之士,定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无论是乱世,还是和平时期,这样的人才都不可缺少。
求才时,曾国藩不恪守“唯才是用”
,而在用人上,他却坚持以“唯才是用”
为根本,其中,蕴含了用人的博大智慧。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一个人难免有长处,也有缺陷,各有各的长处,又各有各的短处,如果要一个人能发挥出最大力量,那就是竭尽其能,即用其长处。
这是人最普遍的特点,曾国藩了解这样的特点,并将其纳入用人的绝学中,如此一来,不管什么人,只要到了他的麾下,都能够被其所用。
任何人在他那里,都找到了生存的价值,同时,曾国藩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谓是一举两得。
心理支招
鬼谷子所说的损悦,意思是即使最微小的变化,也不可不细察。
世间万物有成有败,有偶然巧合,其间存在的隐微变化,不能不仔细观察,而观察言辞要与事物相结合,通过细节识人的方法确实非常特别,不过却很少被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