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后来,38岁的魏徵被另一支起义军瓦岗军首领李密请出山,并让他掌管军中的文书。
在李密的军中,魏徵的地位很低,他看到了军中很多不足,曾主动进谏,不过不被李密所采纳。
不久,李密兵败降唐,魏徵随李密进入长安,不过心有不甘的李密又起兵反对李渊,最终兵败被杀。
这时魏徵觉得李唐政权比较有前途,就向李渊请求去招抚李密的旧部,赢得了成功。
征得李渊的同意,魏徵以国君之礼葬了李密,并撰文把李密比作项羽,实事求是地描述李密的态度和精神。
虽然魏徵这样做了,但从来没有人指责他背叛李密,投降李渊。
太子李建成听说魏徵很有才干,任他为太子洗马,对其十分敬重。
玄武门事变之后,李建成被杀,李世民当了太子。
魏徵被秦王府的人捕获,囚禁于狱中。
李世民听说魏徵颇有才华,不忍杀他,便派人将他传入府中,一见到魏徵,就责问道:“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间的关系?”
魏徵没有辩解,而是据理回答:“人各为其主,假如太子早听信了我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我忠于李建成,又有什么错?管仲不是还射中过齐桓公的带钩吗?”
听魏徵说得很坦率又有道理,李世民很欣赏其才华,就赦免了他。
魏徵见李世民爱才、惜才,心有所动,决定归顺李世民,为其效力。
李世民即位不久,就提升魏徵为谏议大夫。
在职期间,魏徵曾前后陈谏二百余事,指出唐太宗在施政方面的错误,不断提醒太宗牢记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对贞观之治起了很大的作用。
而唐太宗善于听取魏徵的意见,成就了其名声。
魏徵敢于犯颜直谏,促成了唐太宗善于纳谏的性格,他们最后都成了名垂千史的人。
古语曰:“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
昏君无道,天必罚之,弃暗投明,乃是顺天意而行。
看似不忠,其实不然。
就好像孟子所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忠国不忠君,忠民不忠人。
魏徵不是为了个人名利或是苟延残喘而朝秦暮楚,他是为上安君国,下报黎民。
魏徵之忠,不是不忠,不是愚忠,不是小忠,乃是大忠,忠于国家社稷,忠于黎民百姓,所以他是择主而事的良臣。
心理支招
鬼谷子认为,好的鸟儿总是选择高大的树木栖息,有本事的人总是选择有谋略的人共事。
所以才有贤相伊尹五次臣服商汤,五次臣服夏桀,之后才决定一心臣服商汤王。
姜太公吕尚三次臣服周文王,三次臣服殷纣王,可是他对殷纣王却无法理解,之后才决定一心臣服周文王,这都是良臣们自己的选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