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二节决断之术——缜密才是稳妥之道
banner"
>
鬼谷子曰:“偏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
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
故其有使失利者,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
鬼谷子说:“在为别人作决断的时候,如果只对一方有利,那么没有利的一方就不会接受,这是因为依托的基础不平衡。
本来任何决断都应该是对决断者有利的,但是如果在其中隐含着对决断者不利的因素,那么决断者就不会接受,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会因此而疏远,甚至还可能会遭遇灾难,这样对决断者就不利了,这样的决断是严重的失误,也是委托的人与决断者都不希望发生的。”
鬼谷子认为,决断者与委托人存在着一个冲突,那就是决断是否有利双方。
如果想避免双方之间不发生冲突,那就是细心决断,认真决断,缜密决断,这就是决断之术。
孔子曾说:“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不’密,则害成;是以缜密而不出也。”
有时候,之所以发生混乱,主要是做事不谨慎。
如果君主的言语不谨慎,就会失去贤德的臣子,如果臣子的言语不谨慎,就会招祸失去生命;机密的大事不谨慎,就会造成灾害,因此,做事一定要谨慎,否则,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
智慧的处理事情的方法是需要细心,冷静地研究,凡事多想一步,胜算就会多一点。
尤其是越混乱的时候,越需要注意这一点。
做事的时候,需要将一切事情安排妥当,再借机行事,如此才能将事情做好。
如果事先未做好准备,在紧要关头出了纰漏,那可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驻扎在长江中游的赤壁,企图打败刘备以后,再攻打孙权。
刘备采用联吴抗曹之策,与吴军共同抵抗曹操。
当时,孙权和刘备兵力薄弱,而曹操兵多将广,处于优势位置。
对此,诸葛亮和周瑜商讨破敌良策,二人不谋而合,都主张用火攻一举击败曹操。
可是,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周瑜却发现曹操的船只停在大江的西北,而自己的船只靠南岸。
这时正值冬季,只有西北风,如果采用火攻,不但烧不了曹操的大军,反而会烧到自己的头上,只有刮东南风才能对曹军发起火攻。
周瑜眼见火攻不能实现,急得口吐鲜血,病倒在**。
这时,诸葛亮前来探望周瑜,问道:“你为何得病?”
周瑜不愿说出实情,就说:“人有旦夕祸福,怎能保证不得病呢?”
其实,诸葛亮早就猜透了他的心事,就笑着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怎能预料到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