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Podophtalma)、“坐眼动物的胚胎”
(Edriophtalma)分别写了音乐。
究竟是什么激发了作曲家的灵感?通过某些书籍看到这些眼睛长在头部,并且可以通过眼柄随意转动的昆虫?还是通过观察自然展开的联想?我们不得而知。
这种专业化的生物学词汇,可能是在习得某种知识之后,引出灵光一现,但之中原委,没有任何说明和指示,甚至从音乐中“捕风捉影”
都非常难。
但并非所有的作品都是“标题党”
,萨蒂的旋律有时柔和可亲,像空无一人的房间有风吹过,只留下灰尘掉落和阳光偏折的声音;有时旋律神秘轻巧,像猫踩过琴键,没有清晰的走向,没有小节的划分,深一脚浅一脚,踩到的琴键也是忽多忽少,在你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它又从容地趴下,制造出渲染气氛似的和声,但忽然间,什么响动刺激了它敏感的神经,爪子一缩,忽然间敏捷地站起,随后一跃而下,消失得没有了影踪。
其他还有些小品名字也很奇怪,比如《可憎的一瞥》、《软趴趴的前奏曲》、《用左眼或者右眼看》等。
在奇科里尼演奏的萨蒂钢琴小品集中,这几首作品都有收录。
我认为萨蒂的作品名是通往他内心的一条秘径,其实很多作品名称的指示对象并不是音乐本身,也不是在描述音乐的意境,而是直白地告诉听者,作曲家写作时的情绪和态度。
奇科里尼的表现更坚信了我的这种猜想,比如,在《令人厌倦的圆舞曲》、《松弛的前奏曲》中,奇科里尼很能把握所谓“颓废主义”
,将这种对萨蒂来说并不确切的定义变得更贴近萨蒂本人。
要想混合意大利式的随意和法国式的慵懒,对奇科里尼来说并不难,他只要换个频道,就能从演奏肖邦的神经中跳出,立刻换上宽松褶皱的衬衫,在钢琴上悠悠地按下那些不被解决的和弦。
“令人厌倦的”
和“松弛的”
指的并不是音乐本身,而是作曲家懒得提笔,眼睛低垂的神态。
奇科里尼的演奏,正是注重了还原作者写作时的状态,音乐生动而有趣。
是什么让奇科里尼演奏的《三首**舞蹈》如此动人?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充满对着旧照片追思的意味。
奇科里尼演奏这三首作品时故意用踏板延长了和弦,让前面的和声混入后面的和声,模糊它们的边界,模糊它们的传递与交换。
在这样的氛围下,钢琴的声音变得遥远而朦胧,悠悠传出又悠悠消失,忽然让人想起在清澈的水中滴入水彩,颜色慢慢散开,还没有等它完全散尽,另一滴颜色又滴入进来,和之前的颜色相互交融,在水中逐渐扩展,如同幻象,清晰又模糊。
奇科里尼的演奏速度并不慢,如果和同样演奏萨蒂出名的法国女钢琴家乌赛相比,乌赛确实表现出法国女人是名副其实的唯美主义者。
奇科里尼没有在音乐中掺杂自己的情绪,就像花瓶静置,周围没有任何干扰。
音乐的行进中没有缤纷的色彩融入,只有明与暗的交叉与对比。
更重要的是,奇科里尼在其中竟然弹出了一种令人痴迷向往的厌世情绪,没有眷恋,没有激动,没有欲念,只有简单的音程在空气中振动。
这种情绪其实并不让人觉得阴冷可怕,而是如同独处一室,一缕和暖的光透入,在身上停留,温暖的空气在身边打转,轻柔地包围,但所有事物都已经变得无所谓,听着音乐,它们都将平静地睡去。
这也许就是在奇科里尼离开后,这段音乐成为怀念他最好的方式的原因吧!
生命之光熄灭时,音乐为他点亮了那一颗永恒的星。
我感谢这一天的怀念与发现,也伤感和遗憾从此以后不能再像从前一样,随便什么时刻想起奇科里尼,可以期待有一天“看到”
他和他的音乐。
但是,这样的遗憾终究不能避免,且莫多说,还是安静地继续聆听好了。
谨以此文哀悼奇科里尼,2015年2月1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