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艺术的标准与虔诚的态度(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而她理所应当是经文最圣洁、最权威的吟诵者。

我始终犹豫是否再听一次朱晓玫的音乐会,随着环境温度越来越高,随着人们争相转发的文章越来越多,随着外界对朱晓玫的评价越来越极端,我的内心也在斗争,但最终还是决定放弃这次宝贵的机会,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令我最不安的就是人们以虔诚的态度代替艺术的标准。

朱晓玫在欧洲受到很高礼遇,我曾经听过她在德国莱比锡托马斯教堂巴赫墓前举行音乐会时演奏的《戈德堡变奏曲》,朱晓玫喜欢用中国传统的“中庸”

方式把巴赫解析得无为而治,音乐自然大气,浑然天成。

仅凭这次演奏和她之前在唱片中对“戈德堡”

的解析,我们可以判断,朱晓玫是一位善用东方哲学诠释音乐,但又绝不矫揉造作的钢琴家。

她的“戈德堡”

哲学恰恰符合“戈德堡”

内在的简单追求,所以让人听起来内心舒适,头脑放空,不用过多思虑每一点细腻处理的用意,只需凝神静气便是。

但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该珍惜和保护这种虔诚、简朴的态度,才更应该别意气用事、感情用事地给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史上最佳”

“世界上最棒的”

等极端而不理性的评价。

须知在演奏《戈德堡变奏曲》的问题上,我们不只认识朱晓玫,还有格伦·古尔德、巴伦伯伊姆、图蕾克、席夫、加夫里洛夫、肯普夫、兰多夫斯卡等大师,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在音乐上,他们的“戈德堡”

都出类拔萃,给人来自音乐本身原始的感动。

朱晓玫年轻时的经历成就了她的精神,但也耽误了她的技能,技术层面和艺术层面的成就无法相互弥补,一位伟大的钢琴家,不能让人们听音乐时,靠回味故事或想象一幅幅电影画面勾起内心的感动。

作为最末端的听众,在这场“风潮”

结束后,我们亦该反省些什么。

在接受音乐带来的信息时,我们也经常受到其他信息的干扰,这其中的一大半,是来源于自己的。

想象有时催化了音乐在我们体内的化学反应,但是有时也阻止我们触碰到音乐的内心。

关于巴赫的想象最典型,忠于巴赫音乐的人将他视若天父,几乎认为他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很多作品不由分说地被抬上神坛,《戈德堡变奏曲》就是其中之一。

被夸大《戈德堡变奏曲》具有超自然的力量,是上帝的神谕,是为人们洗脱一切尘世罪责的圣洁之水。

但事实上,作为委约完成的巴赫世俗作品的代表,《戈德堡变奏曲》不过是为换取酬劳而写给贵族的安眠曲,并非上帝的赞美诗。

如果《戈德堡变奏曲》中有上帝的声音,那也是梦中想象的上帝的声音,其本身带给人的感动只不过应和了人们对平静与安眠的期待。

从这点上来说,不得不承认,巴赫是伟大的,他完全懂得何种音乐能促动人们渴望睡去的神经,或者,人们的种种联想也可能来自与睡眠有关的“长眠”

,它引发了人们对“另一个世界”

的猜测和思考。

不过,后者只是引申的意义,人们同样不能以对巴赫的热衷和敬重代替艺术原有的事实与标准。

“戈德堡”

是过去的巴赫与今天的朱晓玫隔空对话的纽带,但是直至现在,人们还用“戈德堡”

死死捆绑着朱晓玫的过去。

巴赫的音乐是不适合献给过去的世界的,我希望真的感动眼泪来自于巴赫作品向前看的积极态度给人们的启发,或者音乐本身的虔诚与真挚给人们带来的震动,而不是将其他意义强加在作品之上,用情感颠覆音乐。

同样,真正的大师,不一定是隐士,不一定有传奇经历,但是,他一定是广博而开放的,一定是海纳百川的。

也是能够淡化过去,平静面对现在的。

当四十年如一日的“戈德堡”

打动我们的时候,我们仍然需要问问,这感动是否都停留在音乐带来的对过去经历的回望之上。

如果不谈往事,不讲故事,不问经历,不写出处,人们会从音乐中安安静静体会到几分?

缪斯对于自己使者的标准始终如一,虔诚者必然受到尊重和眷顾,但是她不会改变初衷,艺术的标准必须以敬畏之心对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修道种田平天下我真的是捡漏王我在洪荒苟到成圣全职公敌每次穿越都在大理寺牢房惊!揍了秦爷后他每晚来馋我豪门父母和顶流哥哥终于找到了我穿书后我成了修仙界最佳师尊网游之最强传说诸世大罗科普精灵:最强宝可梦教父初始职业刺客之王我在末世赚积分沙雕攻在虐文世界搞钱斗罗之幕后大佬素云涛高武:我死后记忆曝光,女儿泪崩八爷在清穿文里割韭菜[共享空间]农门娇俏小厨娘无妄轮回志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替宋诸天最强大佬快穿之病娇反派甜又撩吞噬星空: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