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德奥音乐之旅十日谈(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角响起时,所有观众都停下脚步,向号手的方向注目,安静地听他们吹奏完毕,让人恍惚觉得剧院前有一面“瓦格纳旗帜”

正在飘扬,其庄严程度并不亚于任何升旗仪式。

号手退下后,阳台上总是出现一位络腮胡子、须发全白的老人,据说他是节日剧院的“常驻客”

,每年都在阳台上拍下观众在广场停留及入场时的身影。

次日,在节日剧院附近的照相馆中,观众可以找到自己的照片并以5欧元买下。

进入剧院,才知道这里的观众席也藏有特殊习俗。

呈扇形分布的座位至今仍沿袭19世纪时的风貌。

与其他剧院不同,节日剧院只有靠近左右入口的两条通道,观众席座位顺序排列,小号在左,大号在右,不分单双号,入口处有关于号码范围的指示。

这意味着,如果观众坐在该排的最中间,进入时,所有人必须起身相让。

所以,为了不给他人带来更多麻烦,观众都会按习惯提前40分钟左右入场。

演出开始前,只要每排中间还有空位,这一排的全体观众都会站着等候,直到开场前灯光变暗后再落座。

演出即将开始时,如果中间的位置还“无人认领”

,场务管理人员会安排两侧的观众依次向里,填满每一排的空位。

迟到的观众入场后就只能坐在最边上了。

剧场中的观众席全部是木质折叠座椅,上面只有一层很薄的绒垫。

座椅较高,个子稍矮一点的人,脚都很难碰到地面。

座椅椅背很低,刚刚超过腰部,两侧没有扶手,每排之间的间距也很小。

这种设计并不是当初考虑不周,而是在瓦格纳的心目中,观看他的歌剧,是来接受心灵的洗礼,而不是来享受的,这些设计,都是为了让观众保持正襟危坐的姿态。

与现代剧院舒适的宽大的软座椅相比,在节日剧院欣赏一场动辄四五个小时的瓦格纳歌剧,确实不是件轻松的事。

欧洲大多数老牌剧院都没有空调。

虽然八月中旬的拜罗伊特已经过了盛夏,但演出期间,很多男士即使脱下西装仍然汗流浃背。

女士们都很有经验,随身携带折扇,不时打开扇风,扇子是木质,中间带有镂空花纹,既美观古朴又不会发出声响。

这时,如果向观众席周围望去,真有时间倒流到19世纪初叶的感觉,剧场的大门关住了传统文化,使它没有被当代文明冲淡。

比较长的歌剧一般下午四点开始,每幕歌剧演出间都有半小时的休息,期间观众们可以享受到剧场的各种款待:“女武神餐厅”

的美味餐点,剧院的水吧里诱人的香槟、红酒……在盛装和美酒的陪伴下,人们可以从容不迫,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谈论观演感受,相会老朋友,结识新朋友,这就是欧洲几百年来剧场社交文化。

离开拜罗伊特节日剧院,再来到萨尔茨堡音乐节,有瞬间跨越100年的错觉。

相比拜罗伊特,萨尔茨堡音乐节显得奢华和现代很多,但从容、优雅的剧场文化仍旧贯穿始终,使现代文明带有古典、怀旧的气息。

萨尔茨堡音乐节是一个集歌剧、戏剧及音乐会于一身的艺术盛会,也是欧洲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水平最高、包含艺术种类最为丰富的音乐节。

音乐节起源于萨尔茨堡并不偶然,这个奥地利山城有相当深厚的戏剧、音乐传统。

追溯其历史,阿尔卑斯山以北的第一部歌剧在萨尔茨堡上演。

当时,萨尔茨堡教廷非常推崇神剧,而在民间,世俗题材和神话题材的戏剧也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

到18世纪,说唱剧和戏剧更为公众所追捧。

萨尔茨堡的戏剧传统就是这样从中世纪沿袭下来的。

在巴洛克时期,戏剧演出已经成为中产阶级庆祝节日必不可少的活动。

萨尔茨堡是著名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故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城市的音乐生活丰富,而且多数是围绕莫扎特进行的。

1842年,莫扎特纪念碑揭幕时,人们决定在萨尔茨堡定期举办以莫扎特命名的音乐节。

1877年受莫扎特基金会邀请,维也纳爱乐乐团赴莫扎特音乐节演出,这是该乐团第一次在维也纳以外的城市演出。

1887年,著名指挥家汉斯·里希特再次随维也纳爱乐乐团参与莫扎特音乐节,当时,他提出建议:莫扎特音乐节因该参照拜罗伊特音乐节的方式运行。

于是,萨尔茨堡开始正式计划将城市的戏剧、音乐传统集合起来,在莫扎特音乐节的基础上扩大外延,建立一个代表城市文化的艺术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修道种田平天下我真的是捡漏王我在洪荒苟到成圣全职公敌每次穿越都在大理寺牢房惊!揍了秦爷后他每晚来馋我豪门父母和顶流哥哥终于找到了我穿书后我成了修仙界最佳师尊网游之最强传说诸世大罗科普精灵:最强宝可梦教父初始职业刺客之王我在末世赚积分沙雕攻在虐文世界搞钱斗罗之幕后大佬素云涛高武:我死后记忆曝光,女儿泪崩八爷在清穿文里割韭菜[共享空间]农门娇俏小厨娘无妄轮回志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替宋诸天最强大佬快穿之病娇反派甜又撩吞噬星空: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