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键盘好声音之科尔托——最有趣的人
banner"
>
科尔托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钢琴家,喜欢他的重要原因是他弹琴相当“有趣”
。
我经常听到有人诟病他的技术,把他当作技术精准的波利尼、布伦德尔的对立面来谈论,甚至,有个朋友为了证明这一点,专门给我听了科尔托晚年演奏肖邦练习曲作品25之10的录音,那是一首完全是八度音的作品,科尔托弹错碰错的琴键不在少数。
不过,这又能说明什么呢?我听完之后依旧没有改变自己的看法,弹错音或者技术退化并不影响他是个“有趣”
的人,也不影响他是个有想法的钢琴家。
我反而一向对那些绝对精致、准确无误的钢琴家丝毫没有兴趣,钢琴是乐器,音乐是内心的声音,就像没有遗憾的生命是不通人情并且非常可怕的。
这位几乎可以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家”
的人其实代表了一个浪漫自由的时代。
20世纪上半叶,很多音乐家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被认为是个性化演奏风格的坚守者,他们从来不把刻板的技巧放在眼里,而推崇直觉、个性化阐释和内在的音乐精神。
但是,进入20世纪中后期,音乐家的培养也逐渐“模式化”
,科学的系统的演奏教学逐渐把一些难以用语言准确形容的音乐直觉覆盖,它们想尽一切方法把曲式逻辑和精准放在第一位,并且称之为“还原作曲家本身意图”
,于是,演奏家就如同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中规中矩,无甚奇异。
我遇见过很多听者,对艺术家在技术方面的要求非常之高,高到更在艺术家之上,他们精益求精,在准确度、音色、节奏方面都用天平和卡尺分毫测量。
在这些“技术派”
听众的眼里,没有技术就没有艺术,瑕疵不可容忍,会毁掉一切。
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其实并没有错,精湛的技术为钢琴家弹出自己想要的声音提供了保证,当自己想要的声音出现在乐器上时,一条无形的渠道随之而成,艺术家的感情自然流出。
但是,科尔托并不会受很多限制,他的演奏洒脱,能够那么直接、那么清晰地弹出自己的趣味,事实上,我们也根本不应该以“技术”
这个看似高深,但其实简单、生硬的指标去衡量他,科尔托是一位会弹琴并懂得弹琴,更善于抓住音乐本性的钢琴家。
其实,在科尔托身上谈论“钢琴演奏的技术性”
是典型班门弄斧的举动。
因为,科尔托以研究钢琴演奏技法而出名。
在他的大量钢琴演奏著作中,《钢琴技术练习的合理原则》看似是基本练习,但它解决的几乎全部是高级技巧问题。
科尔托非常擅长将高难度的技术拆解,而后用一些很简单易行的练习方法训练肌肉和动作,当这些练习完成时,技巧问题也随即迎刃而解。
很多人误以为《钢琴技术练习的合理原则》是一本入门教程,其实它更像一本“解密书”
,是打开高难度钢琴作品演奏之门的钥匙。
科尔托还编写了肖邦《练习曲》演奏前的专门练习,用来帮助克服每首作品的技术难关。
每个练习大约只有8到10个小节,这些练习非常具有针对性,可谓招招式式点到“要穴”
。
可见科尔托对钢琴演奏技术的原理了如指掌,在他的眼中,技术不但不是问题,而且一如庖丁眼中的黄牛,无论多么艰深,也都是简单的零件组合。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科尔托演奏的肖邦《练习曲》趣味盎然。
1934年,科尔托57岁的时候,正是其演奏事业的鼎盛时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