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德奥音乐之旅十日谈(第6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1919年,著名作家霍夫曼斯塔尔起草了第一份萨尔茨堡音乐节节目单。

节目单一经公布,受到了萨尔茨堡中产阶级的普遍欢迎,人们期待的萨尔茨堡音乐节近在咫尺。

1920年,萨尔茨堡大教堂广场上演的霍夫曼斯塔尔的名剧《凡夫俗子》终于为音乐节开启大幕,其百年历程也就此走出第一步。

在近一百年的历史里,萨尔茨堡音乐节经历了德国纳粹统治下的黑色时代,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后岁月里,萨尔茨堡音乐节花费近十年时间,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1960年,著名指挥家卡拉扬在新落成的莫扎特之家歌剧院指挥歌剧《玫瑰骑士》,庆祝萨尔茨堡音乐节重现辉煌。

若不是住在很远的郊外,在萨尔茨堡观看演出,绝不会有马不停蹄的疲惫感。

音乐节的所有演出场所相距很近,即使欣赏了日场音乐会,也可以很从容地就餐,步行到另外的剧场欣赏下一场音乐会。

和拜罗伊特音乐节一样,萨尔茨堡音乐节保持欧洲老牌音乐的文化传统,观众们衣着考究,或西装、礼服或巴伐利亚传统民族服装。

即使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也都一丝不苟地遵照礼仪传统,保持良好的精神,呈现最美的状态。

人群中经常有名人、明星出现,偶尔会引起一阵**,但又很快恢复平静,因为在这里,每个人都是这场文化盛事的主角。

幕间休息时,剧院外的露天酒吧中,庆祝与碰杯声亦不绝于耳,人们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从容地享受生活。

可以看出,在这里,剧场文化给人们以非常深的影响。

音乐、戏剧从传统的宗教活动演化为后来的公共文化活动,正是起源自欧洲,随后扩大到世界范围。

在数百年的传承中,走进剧场观看演出已经成为欧洲人生活中最郑重、最不可或缺的文化、社交活动。

剧场文化的传播途径非常广泛:家庭浓厚的氛围感染每一代人,学校开设很多与艺术相关的课程,音乐节设置专门的青少年项目,给孩子们体验舞台的机会。

在这里,是否了解某一门艺术,并不是人们走进剧场的门槛;学习某种技巧、了解某些知识,也不是人们走进剧场的根本目的。

这种“无负担”

的对文化、礼仪的认识和体会,恰恰帮助人们最终形成了内化于心的习惯。

石碑之后

德国和奥地利孕育了许多享誉世界的音乐家,所以,这里也是音乐家故居和墓地最集中的地方。

很多小镇都藏着一段音乐家的故事,全然不知时,在你的眼中它不过是个静谧、闲适、充满自然情趣的去处,一旦闻听其中的故事,它立刻变得生动并且神秘起来。

在拜罗伊特,绝不能错过的是瓦格纳和李斯特。

来到拜罗伊特当天的上午,我们来到路德维希二世修建的夏宫花园。

花园面积很大,形状狭长,要想从容不迫地走上一圈观览全景,至少需要一个小时。

花园中水榭交错,两条主道分布两侧,夏日的午后,林中枝叶密布,阳光稀稀疏疏撒下来,留下地上点点光斑,让人丝毫感觉不到炎热。

水中的野鸭成群,悠然自得,这片王宫花园中原来的显贵已逝,现在,它们已然成了这里的主人。

沿左边的路向里走,在一个不太醒目的大门里,是瓦格纳的花园和故居。

和夏宫花园比起来,这里显然不是豪门贵族的居所,不过花园和故居所在的位置,已经是拜罗伊特城中最好的位置,无需大肆铺张,就足以说明瓦格纳在当时的地位。

花园正中有一座俯卧的青色石碑,石碑上没有文字,上上下下被鲜花、植物和花环簇拥,可以看出,经常有人到这里来拜谒,为其擦拭尘土。

这一定就是作曲家理查·瓦格纳的墓碑。

我在墓碑周围徘徊,也想为瓦格纳留下点什么,可惜之前没有准备。

夏宫门前也似乎没有找到专门售卖鲜花的地方,于是之能把墓碑下面一些散乱的花重新摆好,算是表达对瓦格纳的追思和敬意。

瓦格纳墓的对面,有个大概30厘米高的小石碑,上面只有一行歪歪扭扭的字,瓦格纳爱犬就埋葬这里。

也有细心人在它前面放了鲜花,在问候瓦格纳的同时不忘了问候一下他的忠实伙伴。

这真是只幸运的狗,今生来世都没有离开主人身边,一百多年过去,仍然有人惦记,想必在“汪星人”

中也绝无仅有了。

瓦格纳墓后面不远处是他的居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重生之职业打金宋少怀里的小青梅好撩人重生之原配娇妻视死如归魏君子长夜国光之猎魔人大秦:始皇帝,我真没有忽悠你啊[红楼]林如海贾敏重生了!农家小福妻有法术无尽海图沙雕魂师的万界之旅[综英美]我在超英世界里开鬼屋吾妻非人哉带着系统创家园全民进化时代洪荒之红云,开局九道鸿蒙紫气神秘复苏之无限镜像我在足坛疯狂刷钱空间之大佬的农家妻重生梦想花开乡村最强小神农回到过去当特工金牌卧底被迫成为大导演反派想杀本作者超凡世界的资本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