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德奥音乐之旅十日谈02(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在这样的公益项目中,青年歌唱家得到的爱的洗礼更多于实际的报酬。

永恒的布鲁克纳

布鲁克纳是2014年萨尔茨堡的核心人物之一。

音乐节策划了布鲁克纳全交响曲演出。

九部交响曲由维也纳爱乐乐团呈现五部,另外四部由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爱乐乐团(Philharmora)、维也纳国家广播交响乐团(RadioSymphoraVienna)、马勒青年管弦乐团呈现。

指挥非常亮眼,包括巴伦伯伊姆、赫伯特·布隆斯泰特(HerbertBlomstedt)、里卡多·穆蒂、菲利浦·约丹(PhilippeJordan)、杜达梅尔、丹尼尔·加蒂。

从指挥的个人风格来看,他们一人一世界,几乎没有雷同,乐团血统纯正,声音灵敏,想必对这套交响曲的演绎将是风格各异、气象万千。

这对痴迷于布鲁克纳交响乐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

我爱上布鲁克纳就是近两年的事,对他态度的改变几乎是翻天覆地式的。

以前,我是个从来不听布鲁克纳的人,甚至还会偏激地认为,声称喜欢布鲁克纳的人都是为了“显示”

自己的哲学深度。

但是,不知从哪一天起,布鲁克纳忽然在我头脑里产生了爆炸似的反应,而且,这种反应不断扩大,愈发不可收拾,以至于现在,当全布鲁克纳交响曲摆在我面前时,我竟然动了放弃其他所有演出的念头。

不过,冷静下来想一想,要想听完所有的曲目,至少要在萨尔茨堡待上半个月,这种不现实的冲动马上被压制,我将按照原来的计划,去听穆蒂指挥维也纳爱乐的那场“日场”

音乐会。

音乐会曲目是舒伯特《第四交响曲(悲剧)》和布鲁克纳《第六交响曲》。

两部作品看似关联不大,但其中也暗藏玄机。

舒伯特和贝多芬在作曲技法上给布鲁克纳深刻影响,两部作品的音乐语言偶尔浮出相似之处,它们打通了浪漫主义时代音乐家从情感诉发到理性思考的进化历程,基调和谐一致,层层深入。

这样一场音乐会听下来,想必会有逐级递进、渐入佳境的感觉。

《第六交响曲》是布鲁克纳交响作品里不那么被重视的一部。

比起篇幅大很多的第五、第八,这显然是一部轻量化作品,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作品呈现的音色如同太阳光芒般灿烂夺目。

其实,我更倾向于把《第六交响曲》看作一部描述“光”

的作品,或是来自黎明的朝阳之光,或是漆黑的夜空里忽然划过的流星之光,或是燃烧在远处地平线上的点点火光,然而自然之光只是源头和引子,在这些光亮的背后,是布鲁克纳一直崇拜和向往的宗教之光、哲理之光。

这种隐性的表达似乎更符合布鲁克纳隐忍、谦卑、怀疑、收敛的性格和生活经历。

在未成为一个作曲家之前,他甚至连一个优秀的音乐学院学生都不是;成为作曲家后,他仍然会在狂热的信徒面前怀疑自己。

给我印象最深的布鲁克纳《第六交响曲》版本是切利比达克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演奏的。

切利比达克在指挥布鲁克纳的时候经常出现神迹,即使是现场之外,音乐的传达也丝毫不打折扣,那种醍醐灌顶的通透往往让人汗毛直立。

他的风格有人完全接受不了,包括对音符的解读和速度的处理。

同样一首作品,切利比达克要比其他指挥慢不少。

他曾在不同时代几次录制布鲁克纳《第六交响曲》的唱片和DVD。

我更喜欢1991年他执棒慕尼黑爱乐录制的版本。

虽然和之前指挥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的录音相比,音乐在速度上没有太大变化,但这时候,切利比达克人已暮年,音乐显得格外凝重。

他眼光暗淡,深沉,皱纹死死地爬在脸上,保持一贯“没有表情”

的表情,动作少之又少,只在个别地方抬手提示。

面对布鲁克纳,这时的他似乎已经能够做到从情感和精神上都纹丝不动。

这版的音乐做足了神秘感、仪式感。

它展现给人们的画面,仿佛是在光的祭坛上,一场盛大而神秘的圣典正在举行。

低沉的管弦乐笼罩着黑暗和死亡的压迫感,当音乐冲破压抑,爆发出惊人的音响时,它代表光的力量,更代表令人五脏六腑震颤的超自然力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重生之职业打金宋少怀里的小青梅好撩人重生之原配娇妻视死如归魏君子长夜国光之猎魔人大秦:始皇帝,我真没有忽悠你啊[红楼]林如海贾敏重生了!农家小福妻有法术无尽海图沙雕魂师的万界之旅[综英美]我在超英世界里开鬼屋吾妻非人哉带着系统创家园全民进化时代洪荒之红云,开局九道鸿蒙紫气神秘复苏之无限镜像我在足坛疯狂刷钱空间之大佬的农家妻重生梦想花开乡村最强小神农回到过去当特工金牌卧底被迫成为大导演反派想杀本作者超凡世界的资本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