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键盘好声音之布宁神秘的诗人(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键盘好声音之布宁——神秘的诗人

banner"

>

出生于1966年的俄罗斯钢琴家斯坦尼斯拉夫·布宁是鼎鼎大名的俄罗斯钢琴家、教育家涅高兹的外孙。

1985年,布宁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上夺得桂冠,从此受到全世界关注,但是,他却没有将长久活跃在钢琴独奏舞台上作为自己毕生追求和努力的事业。

1988年离开苏联后,布宁去往日本,像外祖父涅高兹一样开始专注于钢琴教育工作,在日本川崎开始属于自己的事业,建立了钢琴艺术研究中心。

从获奖蜚声世界到移居日本,布宁在十几年时间中举办的音乐会数量并不算多,唱片产量也不是很高。

甚至很多年消失在国际钢琴舞台上。

人们称他为“神秘的钢琴诗人”

,“神秘”

二字,来自于布宁深居简出的生活方式和他对音乐和事业的态度,再加上与众不同的外貌——清瘦颀长,戴一副大眼镜,着装总是显得呆板,一种复古、忧郁的气质笼罩在他身上。

他本人沉默寡言,他的音乐亦没有雍容华丽的气质,似不食人间烟火一般,悠悠然而绝俗。

每次聆听布宁,都会有种错觉,音乐与世俗相隔两界,互不相干。

我们现在不是很轻易就能看到布宁的现场演奏,他也不在人们聚焦的最火热的古典音乐家行列之内,但是人们总会经常提起他,想念他的音乐,对他的演奏津津乐道。

布宁无疑是历史上最佳肖邦演绎者之一,对于血统纯正、家学深厚的他来说,先天的禀赋与积淀无人能及,浪漫情感深入他的骨髓,不用刻意学习理解,他便可以通灵似地知道作曲家的所想,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肖邦。

1987年,德国慕尼黑夏季钢琴音乐节上,布宁在独奏音乐会中演奏肖邦和德彪西的作品,后来音乐会实况被多家唱片公司出版。

很多人慕名而来,也是从这张DVD里真正认识布宁并对他着迷的。

我并不觉得布宁的演奏在视觉效果上有何动人之处,他通常戴一幅大眼镜,头发挡住镜腿,镜框“挂”

在瘦长的脸上,手指有些干枯,演奏时手部动作很大,跳音做得极其夸张,而连音又相当缠绵悱恻。

我个人并不太喜欢他弹奏时手腕和手掌的样子,但是,音乐可以说明一切,也可以征服一切,它无可辩驳地为布宁证明了其大师的地位与品位。

这场音乐会的上半场是六首肖邦作品,包括一首夜曲,两首早期的即兴曲和三首玛祖卡。

布宁的肖邦不需要时间的锤炼就有恰到好处的浪漫。

在肖邦的《夜曲》作品27号的二首中,布宁在演奏时很喜欢将左手低音的伴奏部分与右手的旋律稍稍错位,旋律有时拉得很长,再缓缓流出。

他善于用乐句速度的伸缩变化营造气氛,从来不拘泥于刻板的节奏。

布宁开始采用和缓的速度,右手的旋律总是姗姗来迟,就像月光拨开云层,终于透射出皎洁的光;又像风穿过树林,被枝枝丫丫牵绊住,但是最终,还是自由吹到花园中。

单纯的浪漫很快会让人感到乏味和疲倦,所以,除了这些飘渺景致以外,布宁也在很多地方给出了坚定的强音,有了准确的支点,音乐被支撑起来,变得饱满而立体。

人们常说布宁演奏的肖邦最能塑造神秘感,可能就是因为音乐既有“神秘花园”

的景色,又向未知处延伸,仿佛通向另一个别样世界的小径。

还有两首《玛祖卡》也不能不提,我几乎认为它们是我听过的最好的《玛祖卡》,让人激动得不能自已,想要伸出双手拥抱这份原汁原味的热情。

即使不能,那么触碰一下,也会有深深的满足。

“颠簸”

似的节奏流畅自然,它们是自由的舞蹈、民族的情怀直接在血液里留下的印迹,是任何一个后天的学习者使尽浑身解数都望尘莫及的。

布宁一生专注于肖邦作品的演奏和研究。

他的唱片中,几乎有一半是不同年代、不同公司在不同的地点录制的肖邦,其中包括奏鸣曲、叙事曲、谐谑曲、波兰舞曲、圆舞曲、夜曲、马祖卡、练习曲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重生之职业打金宋少怀里的小青梅好撩人重生之原配娇妻视死如归魏君子长夜国光之猎魔人大秦:始皇帝,我真没有忽悠你啊[红楼]林如海贾敏重生了!农家小福妻有法术无尽海图沙雕魂师的万界之旅[综英美]我在超英世界里开鬼屋吾妻非人哉带着系统创家园全民进化时代洪荒之红云,开局九道鸿蒙紫气神秘复苏之无限镜像我在足坛疯狂刷钱空间之大佬的农家妻重生梦想花开乡村最强小神农回到过去当特工金牌卧底被迫成为大导演反派想杀本作者超凡世界的资本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