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德奥音乐之旅十日谈02(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此次听布鲁克纳第六交响曲,我对穆蒂抱有极大的期待。

穆蒂是“中生代”

指挥家的中流砥柱,我一直把他的指挥风格视为主流的代表:严谨,冷静,热情时高贵有度,具有大眼界大构思,不在枝枝蔓蔓上做玲珑文章,与老一辈指挥家对音乐的解析和态度一脉相承。

2011年,在穆蒂七十寿年,EMI重新整理并发行了他在该公司录制的布鲁克纳第四和第六交响曲。

这两部作品都是与柏林爱乐合作完成的,一部在1985年,一部在1988年,当时的他正意气风发,与此前后接掌了米兰斯卡拉歌剧院。

这两次录音中,穆蒂演绎了与众不同的布鲁克纳。

尤其在第六交响曲中,他更强调用温暖的音响效果展示音乐画面,所有光芒不那么耀眼,更像傍晚柔和的光线,夜晚浅白的月色。

穆蒂故意将布鲁克纳似乎已经固化于人心的“冷”

慢慢升温,用线条的歌唱性代替管乐发出的突兀声响。

回想起那一版录音,我很期待听到今天的布鲁克纳,毕竟现在,这一代指挥家都已步入暮年,想必穆蒂的布鲁克纳也有了新的变化。

穆蒂登台时步伐不快,但是身姿依然还很矫健,站定之后,很快进入音乐。

第一个音符响起时,几乎整个音乐厅一下子被神秘深邃的气场充满。

仅仅开头几个乐句,他已经用音乐回答了我的疑问。

作为纯正的意大利人,穆蒂的脸部线条比任何一个指挥家更加迷人。

尤其是年轻的时候,他一头乌发,眼睛深邃,指挥时嘴角偶尔浮出欣慰温暖的笑容,音乐温暖而高贵,充满迷人的骑士气息,令多少乐迷为之神往。

今天的他多了些冷峻,年龄带来的沧桑感是一方面,音乐的刻画与30年前相比,也有了很大变化。

《第六交响曲》依旧保持他特有的歌唱性,气息很长,乐句被充分拉伸,速度上有些许减缓。

但穆蒂似乎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音乐神圣感的塑造上。

如果说过去他将更多笔墨放在描述自然上,甚至有点过分强调清新气息的话,那么今天他绘制的则是一幅色彩单调,但是极富立体感的抽象图画。

这部交响乐中,布鲁克纳反复使用了一种叫做“弗里几亚”

的调式,使和声多彩而奇妙。

这种源自古希腊,在神学作品中比较常见的调式也常出现在中世纪欧洲教会的宗教作品中。

它天生带有浓郁的神秘味道,像人类在对造物发问,充满茫然和未知的疑惑。

穆蒂似乎也想在作品中讨论这个问题,所以一改从前塑造作品时自然、平和亲切的表达,更倾向于用戏剧性的强烈对比渲染气氛。

这种表达方式很快将现场聆听的每个呼吸凝集成一股能量,汇入音乐的力量当中,台上台下几乎都成为光的呼唤者,穆蒂像神使,引导人们寻找光明。

当“黑暗之光”

的主题破茧而出的时候,穆蒂完全放开了对声音的压制,任全乐队展示充足的音响,我再一次舒张每个毛孔,音乐不仅通过耳朵进入我的身体,并且,它们直指心脏,紧紧地将后者攥入手掌当中。

当穆蒂收起最后一个音符的时候,观众席上停顿了两秒钟才爆发出掌声和叫好声,我想,是因为人们从他塑造的世界中跨过大门,回到现实需要一点时间吧!

音乐会之前,我对它仅仅是期待,音乐会之后我可以毫不吝惜赞美的词语,再次献给今天升华式的精彩。

穆蒂先后四次谢幕,还是难辞观众的热情,但是在这样一部作品之后,任何加演,可以不客气地说,都是狗尾续貂,朝圣之后,我们需要的是保持纯净而虔诚的心灵。

音乐会结束,已经是下午一点。

人群从音乐厅涌向街道,早晨还是阴沉的天,现在云已经渐渐散开,露出阳光,在萨尔茨堡要塞的斜上方投出清晰的金线,可能也是音乐的召唤!

高贵的《玫瑰骑士》

在奥地利停留的最后一晚,等待我们的是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玫瑰骑士》。

对这部歌剧的期待冲淡了走前失落的情绪,而且,最后一天的安排非常丰富,在欣赏歌剧前,我还专门来到坐落在老城之中的奥地利最古老的餐厅,在岩石的山洞里享受了一次奢华、精美而丰盛的大餐。

据说这里原来是圣彼得修道院修士酿制啤酒并藏酒的酒窖,四周的岩壁绝对不是为了装饰而添加上去的,而是当时具有功能性的酒窖保温层,后来逐渐变成餐厅并进行扩建,最古老的部分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修道种田平天下我真的是捡漏王我在洪荒苟到成圣全职公敌每次穿越都在大理寺牢房惊!揍了秦爷后他每晚来馋我豪门父母和顶流哥哥终于找到了我穿书后我成了修仙界最佳师尊网游之最强传说诸世大罗科普精灵:最强宝可梦教父初始职业刺客之王我在末世赚积分沙雕攻在虐文世界搞钱斗罗之幕后大佬素云涛高武:我死后记忆曝光,女儿泪崩八爷在清穿文里割韭菜[共享空间]农门娇俏小厨娘无妄轮回志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替宋诸天最强大佬快穿之病娇反派甜又撩吞噬星空: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