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戍,甲骨文写作日,像一个人扛着戈,代表出征和戍卫。
戎,甲骨文写作单,是“戈”
和“盾”
两个字的组合,意为战争。
西部周族语言中的“戎”
字有野蛮人之意,如“戎狄”
,被后世一直沿用,但商族人的戎字本无此意。
翦,甲骨文写作1f,像一撮羽毛装饰刃部的戈,意为攻占和普遍性的杀戮。
羽毛的意义不详,也许商人崇拜鸟,就将鸟羽作为神圣的标志。
但在甲骨卜辞里,不仅有商人“翦”
别族,蛮族也可以“翦”
商的城邑。
后来的周人史诗把他们的灭商事业称为“翦商”
,也是取其宏大之意。
除了大量“戈”
部的字,类似兵器造型的还有天干的“戊”
,甲骨文写作彳;地支的“戌二甲骨文写作t;甚至第一人称的“我”
,甲骨文也是写作可。
由此,便又造出一些常用字,如岁(晟)、义(羲)、咸、成等,其本意是什么已经很难判断,但肯定都和杀伐有关。
甲骨文的“王”
字,甲骨文作i,一把战斧(钺)的刃部,象征军事征伐是王专有的权力。
3
除了对敌人(外族)的杀伐,在商人自己的生活里也不乏暴力。
如“教”
字,甲骨文写作我:右边是攵,手拿一根棍子;左上是“爻、一种用摆放草棍计数的方式;下面是“子”
,也就是幼儿。
顾名思义,用棍子督促孩子学习算数,就是教。
爻字可能让人联想到八卦,不过早期的爻还没有八卦占算之意,只是单纯的算数,但更晚的八卦的确是从草棍算数发展来的。
手拿棍子的部首,不仅有“攵”
,还有“支、都表示威胁和驱赶之意。
此外,还有手拿战锤的“殳”
部,写作4,比如甲骨文燃,就是一种用棍棒击打人牲头部致死的祭祀方式,在祭祀北风之神时会用:"
[北方曰]伏凰曰用。
"
(《合集》14294)
甲骨文是标准的“男性文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