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而且是龙山文化之后部落旧习未褪时代的男人们创造的文字。
那时还没有后世人理解的王朝秩序,部族之间的掠夺和杀戮司空见惯,嗜血的诸神主宰着蛮荒大地。
当然,甲骨文里也有女人的形象。
“女”
,甲骨文写作2,像一个跪坐姿势的女子,以驯服的造型和较大的胸部为特征。
手抓一名女子,则是“妥、甲骨文写作2,一种用女子献祭的方式。
“母”
,甲骨文写作4,在女字的胸前加两点,突出其哺乳的特征。
商人称尊贵的女性为“妇”
,如著名的商王夫人“妇好”
和“妇井”
。
“妇”
字的三部,甲骨文写作*,一把扫地的答帚,即“帚”
字,由此可见商人默认女性的职能是做家务,用答帚即可代表妇女。
至于当时和女人有关的工作,如纺织、缝纫和制衣,在甲骨文里很少有相关的字,看来它们不属于制造、使用文字的男人(武士)关注的内容。
当然,王的夫人(王后)会很有权势,经常主持战争和祭祀,但这并不代表商朝总体的性别秩序。
外来技术与殷商中兴
早商的扩张,主要依靠的是青铜技术;而到晚商-殷墟时期,商人又获得了一种对王朝至关重要的技术:马车。
双马拉的双轮轻型战车是如何进入商朝,或者说如何进入东亚的,至今还是个历史谜团。
这种技术来自五千年前中东地区出现的牛拉、驴拉轮式车辆,以及黑海北岸的草原人驯化的马匹。
三千多年前,驾驶着马拉战车的“印欧人”
四处扩散,远及南亚次大陆和希腊半岛,比如,古印度梵文史诗或荷马史诗中就曾多次歌颂这种英雄的座驾。
除了驾车,骑马也是快速的交通方式;不过,在距今4000—3000年前,人类还很少有骑马的尝试。
这背后的原因很难说清楚,也许有生活习俗的惯性,也许有马匹品种进化的因素,比如,越是古老的葬马坑,马的个头往往越小,可能并不适合长途骑行。
在上古时代,马拉双轮战车是唯一可以提升陆地交通速度的工具。
在商代,有些殉马坑中也有殉人,有学者因此推论说,商代已经
有了骑马行为和骑兵。
但这种推论未必成立,商人很擅长用象形原理造字,如果商代已经有骑马行为,按理说他们应该会造出人骑马造型的字,但目前发现的甲骨文中完全没有这种字。
和人力车辆、牛拉货车不同,制造双马拖曳且高速奔驰的轻车,需要很高的制造工艺。
不仅如此,驯化马和驾车的技术也非常复杂,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发展出来的。
战国时期的《庄子》有“轮扁斫轮”
的寓言,说这位工匠制造的车轮可以用于高速马车,可见其技术细节之精妙。
在商代前、中期,从未发现马车的踪迹,只有人力推拉的小型双轮车辙痕。
夏-二里头和商代前中期遗址中几乎从未发现马骨。
华北北部有些族群遗址中发现过马的骨头,但也只是将捕获的野马作为食物,从没有驯化马的迹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