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23章(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在华北新石器时代,这种半地穴式房屋很常见。

碾子坡还有一座夯土版筑的地面房屋F1。

它坐西朝东,房基为整体夯筑,土墙厚约1米,室内空间不大:长5.4米,宽约3米。

门外地面铺垫着多块石板,还有呈品字形的三个灶坑。

普通民居不大可能同时使用三个灶坑,它应当是村落集中活动的场地——可能是敬神的祠庙。

F1后面有一座坑(H189),坑底是一处高粱作物的堆积:东西长

碾子坡夯土房屋F1复原图

L8米,南北宽1.2米,面积和形状近似一口棺材;厚度5—20厘米,这是被土层压实之后,估计掩埋之前厚度在半米左右。

这些高粱不是单纯的种子,而是整个穗子连带二三十厘米长的茎秆,还带着少量叶子。

它和F1前后相邻,而且都指向东方。

这恐怕不是巧合,很可能是一处祭祀遗存。

在中国上古时代遗址中,极少有高粱出土。

距今约5000年前,郑州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晚期房址中曾发现一只装满粮食的陶罐,经鉴定是高粱种子。

但此结论仍有争议。

碾子坡的这处高粱遗存距今约3300年,则完全没有争议,因为它有完整的高粱穗、秆和叶子。

另外,在一所窑洞式房屋(H823)的壁龛里也发现了一小堆尚未去皮的高粱种子。

周人始祖名后稷,在古代,稷泛指谷物,但也有狭义的高粱之意。

5碾子坡遗址有掩埋高粱祭祀的遗存,说明在早期周人的观念里,高粱与周始祖有着密切联系。

碾子坡的房屋(窑洞)和粮食作物显示的是一种定居农业生活;而它的垃圾坑,则又显示了畜牧业的发达:

我们在发掘中收集到大量的兽骨,主要是牛、马、羊和猪等牲畜的骨头,其中又以牛骨为最多,它们显然是这个遗址中的先周居民的食后残余。

该现象充分表明,以放养牛群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在当时是艮发达的……

除了大量牲畜骨头,还发掘出土了很多屠宰和剥皮的工具。

各种骨制工具里面,用马骨制作的占了很大比重;除了常见的骨锥和骨匕,还有一种用马的下颗骨磨制的铲形骨刀,多达27件,发掘报告认为,它是一种加工肉类的工具。

看来碾子坡先周居民不缺乏肉食。

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箭微数量也很多,但很少有食余的野兽骨骸。

从地理环境看,古碾子坡周边应该有各种野兽,但他们的捕猎行为应该不多,这可能是因为饲养的家畜已经足够肉食之需求。

在其中的一座灰坑(H2018)发掘出一具完整的马骨架,发掘报告称,没有发现捆绑的痕迹,应是死后埋进去的。

灰坑纵轴和马头都朝东,联系前述宗教性建筑F1和高粱祭祀坑H189也都是朝东,这很可能也是座祭祀坑,背后应该有先周居民的宗教信仰因素。

除单独的葬马坑,还有用马殉葬的做法。

在先周晚期墓葬中,有一座女性二次葬墓(M195),墓主四十岁左右,墓穴深近3米,在墓穴上层有一匹献祭的小马。

在碾子坡两百多座先周墓葬中,殉马墓目前只发现这一座。

在碾子坡,在食用和利用皮、骨之外,马还有没有其他用途?此时的碾子坡还没有掌握马拉战车技术,因为制造马车需要发达的青铜工具,而且这里属于黄土高原丘壑环境,垂直高差大,沟谷纵横,并不适合马车行驶。

碾子坡人饲养的马、牛、羊很多,这些牲畜需要较大的草场,仅靠农作物秸秆和村落附近的草地应该很难维持。

为了放牧,他们需要在一二十公里的半径范围内移动放牧。

而牛羊容易走失,还要防范野兽和异族人的袭击,所以最合适骑马放牧。

碾子坡人很可能已经学会了骑马。

商人难民带来铜器?

在先周碾子坡,没有发现炼铜和铸铜的遗迹,但有少量铜器。

这显示了碾子坡和外界(很可能是商王朝)的联系。

最大的铜器来自一座先周前期的窖藏坑,共有三件,一瓶、两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潇洒系男神火影:开局一键强化帝王宠之萌后无双娶一赠一,娇妻有喜了放肆妻诈夫人别嫁了,主帅他不孕不育啊皇后是只小猫咪捡了本天书联盟之从妖姬辅助开始我的外甥是雍正我的系统总想逼我表白打穿西游的唐僧不做动画就会死马甲大佬A爆全场护妻夫君不迟到闪婚厚爱:墨少宠妻成瘾混沌盘古道[HP]蝴蝶效应重生1997勤奋努力的我不算开挂篡位皇帝的后悔药亚索的英雄联盟高岭之花的人设崩了枕上欢宠:隐婚总裁难伺候斗罗里的杠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