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533章 洪武八年(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边示意马车返回紫薇城,边询问车内三人,三人中敬翔闻言开口道:“入学者甚多,退学者亦不少。”

见敬翔描述大概,张瑛随之补充道:“自朝廷于洪武三年正月于天下诸道有司州县乡社开办官学以来,至今已有六载。”

“官学第一批学子相继毕业后,小学中尚有在学五十六万学子,所毕业的第一批学子数量为九万六千余人,其中参与科考诸道大学的数量为六万四千余人。”

张瑛详细阐述过后,刘继隆便知晓了官学的情况。

洪武三年天下入学学子四十八万,结果最后毕业并选择继续科考进入大学的更是不足七万,其中部分还是陇右报考的学子。

其余诸道的大部分学子都倒在了求学的路上,这主要还是纸笔砚墨昂贵和供养脱产劳动力耗用太大所致。

百姓家中始终抱着识字、懂些算术就足够的想法去供养孩子,因此大部分学子就读两年左右就会提前退学。

这种想法并没有错,毕竟不是每户百姓都有决心和能力去供养一个孩子就读的。

“天下大学学子数量几何了?”

刘继隆沉声询问,张瑛依旧率先开口解释:“陇右道四万八千余,其余诸道五万五千余。”

“不过陇右大学五年学制都有学子,诸道只有第一学年有学子,余下空缺。”

陇右与诸道的差距显而易见,如今天下虽然太平八年,可陇右人口也不过增长到了一百四十余万口罢了。

不足三十万户百姓,竟能养出近五万大学学子,可见陇右百姓富庶。

其余诸道百姓八百万户,但也并非他们只能供养五万余学子,而是许多学子还在小学就读。

不过即便如此,日后诸道大学学子也很难超过十五万,而陇右则是可以保持在五万左右。

这种情况,有刘继隆偏向陇右的原因,但主要还是庙堂上有太多陇右出身的官员。

有他们在,陇右想不富裕都困难,而陇右既然富裕,自然能供养更多学子。

这种局面不是刘继隆想要促成的,但他也没有遏制。

首先便是他也偏心陇右道的百姓,其次便是他希望用这种方式将财富转移到西北。

日后海贸必然成为主流,届时白银涌入,沿海百姓想要用白银作为货币并不难,但西部就不同了。

陇右道产出的那点白银,根本不足以与海外流入白银做对比,内地必然会陷入贫银的局面。

暂时保持着西北的富庶,通过朝廷俸禄来将财政收入到陇右百姓的头上,这是刘继隆能想到的最简单直接的办法。

除此之外,便是衙门招募百姓做工,平均平等的把钱发下去。

双管齐下的局面下,陇右及西北流通的货币必然不少,哪怕无法与直接流入白银的沿海比较,却也能保障西北货币不缺。

此外,由于陇右道率先进行改革,因此当地的土地大部分都是不允许买卖的公田,哪怕百姓把私田卖了,也还有公田保底。

刘继隆也想过会有人钻空子将公田改成私田,因此令都察院严查此块,虽然是治标不治本,但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他无法面面俱到,许多治标不治本的政策,也只是他能想到适合当下的手段。

随着普通百姓的识字率不断提高,日后的大汉会走上什么样的道路,便是连他也不太清楚。

这般想着,他又重新将思绪放到了张瑛的介绍中……

在张瑛的口中,目前在学的大学学子有十二万之多,每年毕业近万人。

此外,未来三年内,诸道还将涌入更多的大学学子。

届时诸多大学学子在学,每年都将有四万多人毕业并进入官场。

其中优秀者还会被选入国子监,专门负责研究火器、冶金和各类提高生产力的项目。

发展到了那个时候,大汉官场也是时候该新老交替,输入些新鲜血液了。

至于那些小学毕业的学子,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数量会越来越多,自身学识含金量则是会越来越低。

他们只能投身成为市民,作为工人活跃于各行各业,而大字不识的普通百姓则是要么继续务农,要么就是被淘汰出局。

对于这么多读书人涌入民间的生计问题,刘继隆并不准备干涉,而且他也相信大汉能够容下他们。

明代永乐年间便有十万生员(秀才),童生的数量则是达到百万之多。

大汉官学体系下,小学的毕业生数量,充其量也就和明初的童生数量相差不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在半岛开休闲咖带着LOL电竞经理系统回S3从契约精灵开始前妻很抢手:老婆我们复婚吧我快亏成麻瓜了人渣反派自救系统我被当做炉鼎三千年傅先生每天在线撒娇神界红包群虎出山我能强化妖魔即使如此我也期待幸福空间小福女快穿之宿主她飘了我能升级避难所我有个大侠梦我有三个大佬叔叔外室之妻不会真有人觉得修仙难吧离婚后我被迫和前夫秀恩爱[娱乐圈]异世人生之精灵弓手我在诸天为祖国事业添砖加瓦重生后真千金成了团宠拒不肯做白月光我,腕豪,海军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