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哔哔——”
“噼噼啪啪!
!”
洪武十年腊月二十四日,随着寒冬到来,进入南诏境内作战的汉军将士也愈发如鱼得水。
高骈自然知晓南诏境内的瘴气厉害,因此他想趁着天气变热前,尽可能的将战线推进到拓东城。
耗时两个月,高骈才堪堪率军南下三百里,将升麻城团团包围,距拓东城不过百五十里路程。
山坡上,高骈穿着锦袍,手拿单筒望远镜眺望战场。
升麻城坐落在群山之中的升麻山上,山背后是被南诏称呼为清水河的高原湖泊,山前则是高低不平的数万亩丘陵耕地。
眼下汉军的营盘几乎将数万亩的丘陵占据大半,军队正在仰攻升麻山,而民夫们则是将耕地用来种植蔬菜,帮助军队自给自足。
“这南诏倒也没有《蛮书》中说的那么恐怖,起码比安南和岭南好些。”
站在高骈身后,王建目光看向那些在山谷丘陵中耕种的民夫,忍不住说道:
“寒冬腊月,还能如此暖和,甚至可以种些蔬菜来供给大军。”
“东边还有上百万亩的山谷平原,若是占据此处,完全可以迁徙十余万百姓将这些土地接受开垦,供给上万兵马吃食。”
王建的这些话,引起了后面那些将领的认可,而高骈则是头也不回的说道:
“现在还是冬季,这些话还是等留下夏季再说吧,告诉民夫将那些平原丘陵的树林全部砍伐殆尽,用于修建屋舍和村落,以便日后朝廷迁徙百姓而来,也能防止入夏后瘴气沿着树林弥漫。”
高骈毕竟在西南防备了十年的南诏,暗地里早就把南诏的大致情况打听得十分清楚了。
诚然,南诏虽然看似蛮荒,可实际上山川纵横间却有无数山谷平原。
这些山谷平原,小则数万亩,大则数十万亩,南诏便是利用这些山谷平原才养活了二百多万群蛮。
相比较如今的大汉,南诏的农业技术已经领先于大汉周边许多国家,毕竟南诏先后两次攻入成都,从成都平原劫掠了数十万百姓和工匠返回南诏,因此南诏各城的水利工程和农业技术都相当先进。
除此之外,诸如瓷器、漆器和桑麻绸缎等等技术也不差,以此垄断了前往天竺的身毒道丝绸之路。
南诏东北种植粟麦,其余山谷平原则是以水稻和桑麻为主,年均亩产从山地的一石到河谷的二石不等。
可以说只要掌握一处平原,养活数千上万的军队不成问题,所以在出兵攻打前,高骈便早已有了底气,知晓在平定南诏后,应该如何派兵筑城,以此开拓南诏。
“呜吼!
!”
“呜呜呜——”
在高骈与王建他们交谈之余,远处的升麻山上传来山呼海啸的庆祝声,显然是已经拿下了这座易守难攻的升麻城。
“大军休整两日,三日后辰时继续南下,攻下同起城后,距离拿下拓东城便只有一步之遥了。”
高骈见到升麻山上如此热闹,当即便知晓了升麻城已经告破,随即吩咐起王建等人,而他则是走下山去,来到山脚下乘马返回军营。
升麻城失守后,兼领拓东节度使的杨缉思只能撤退退守拓东城,同时加固同起城和同起城后的那些关隘石堡,并派快马将东边战事不利的情况奏表阳苴咩城。
三天后,在汉军开拔南下的同时,阳苴咩城的祐世隆也接到了杨缉思、段宗榜、杨酋庆等人的奏表。
三份奏表无一例外都是败绩,南诏大军死伤两万有余,大军士气低迷。
面对这三份奏表,祐世隆表面并无任何波澜,可藏在袖中的双拳却早已攥紧。
“陛下,如今距离新春只有寥寥数日,最快半个月后便要开始天气回暖。”
“届时隐匿山中的蛇虫鼠蚁纷纷开始复苏,进入通海的那三万汉军必然讨不得好。”
“眼下需要担心的,主要还是东边的高骈和北边的张武。”
“此外,拓东城安置的二十余万百姓应该如何解决,他们中可是有大半都是从剑南道掳掠而来。”
“若是将他们留在拓东,等汉军占据拓东,恐怕他们会屯垦支持汉军继续西进。”
“臣以为,可将拓东城的汉民尽数迁徙至阳苴咩城,将阳苴咩城的数万汉人迁徙永昌,将永昌的万余汉人迁徙软化城(腾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