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银子、尒达、猴子、刘小头四人围在火炭旁一边烤火一边聆听着师傅吟诵诗句,心中便觉暖烘烘的。
但用木炭火盆取暖跟后世的蜂窝煤取暖一个道理,一氧化碳长时间在屋内滞留;很容易引起煤气中毒,银子就是当场被熏到的第一人。
关锦璘紧急营救,银子得以清醒;尒达问他:“师傅,我们几个都没事,银子姐姐咋会昏晕?”
关锦璘说银子是女孩,尒达人是男孩;男女的体质就是在这些事情上区分开来的。
尒达又问关锦璘古人也是用火盆取暖的吗?
关锦璘吟诵了一首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关锦璘吟诵完毕说这是唐代白居易写的诗,短短0个字把冬天飞雪的夜晚,与朋友围炉对酒的情趣表现的活灵活现。
用火取暖,早在原始社会初期就有;周口店的那些灰烬就是最好的例证。
后来人们为了挪动火堆方便保存火种,把火放在烧制的陶器里面;这个陶器就是最原始的炉或灶。
古人取暖多用木炭,一般人家都有炭盆;盆是铜或铁制成的外面再加上一个箱形透气的笼罩,防止失火或者掉进其他东西。
到了唐代,人们又用铜制成手炉或者脚炉;手炉呈椭圆形,里边放火炭或尚有余热的灶灰;炉外加罩,可以放在袖子里暖手。
脚炉比手炉大,可放在脚下暖足;此外还有暖足瓶俗称汤婆子,里边灌上热水晚上放在被窝里。
宋代黄庭坚有首诗说:“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天明。”
指的就是这种暖具。
唐朝和宋朝是华夏民族的富裕时期,皇室和有钱人家中都有暖室。
暖室在盖房子时是用铜来当顶梁柱,铜柱中间是空的;冬天的时候把烧红的碳倒入铜柱中,铜柱受热;使室内空气热起来,这样就不冷了。
平常人家都备有碳鉴,就是一种大的铜或铁盆;特冷时一家人围着火盆取暖。
穷人冬天会在家里用土造一个大的空心土敦,类似于现在的炕头,但是那时的人不懂调节温度;经常出现烧死人,烫伤人的事。
关锦璘深有感触道:“唐朝、宋朝距离我们1000多年了,我们现在还沿袭他们的取暖方式几乎没有多大变化;是不是有点汗颜?”
指指铜盆里面的木炭,道:“大家看这木炭,跟白居易《卖炭翁》中描写的没什么两样!”
刘小头问:“师傅这是为什么?1000多年了我们的生活还跟唐朝、宋朝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