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所以说,人类不能没有诸如林肯、孙中山、毛这样救世的英雄,也不能没有地藏王这样的“救心”
的菩萨。
如果众生不能度尽,自己想成佛也是不能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这是救世英雄的豪言。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这是救心菩萨的心胸。
王者之土是一个政治概念,它容纳了诸如社会、法律、组织、利益、风俗等等丰富的内容。
而菩提则是一个佛的实证,它包孕了戒、定、慧等佛法以及佛家慈悲度世的宏大理想。
作为地藏菩萨的应身,金乔觉出家前,是新罗国王的太子,新罗国即今天的朝鲜。
他放弃了本可以唾手可得的王者之土,剃度出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九华山上矢志苦修。
曾经有很多年,他住在山洞里,因粮食不够,他煮饭时总掺进一些土。
从锦衣玉食的王子到餐土饮泉的头陀,其间生活的差异,有着天壤之别,没有大恒心,没有舍身向佛的理想,他不可能达到这样的彻悟,否定俗世的繁华而心甘情愿的过这种悲苦的生活。
我想,每一个前来朝拜月身宝殿的人,想想金地藏的经历以及他的誓言,都会有某种程度的觉悟吧。
苦修的人,往往都会离开城市,寻找荒无人迹的深山老林。
这是因为佛的境界是自由的,又是幽玄的。
在高度物质文明化的城市中,这两种因素都难以存在。
今日的九华山,比起金地藏栖身的一千二百年前的那座九华山,从佛的旨趣讲,已经是迥然相异了。
那时的九华山,交通闭塞,人烟稀少。
春天繁茂的鲜花和冬日肃穆的积雪,不是作为风景而是作为主角在山中存在。
而今日的九华山,在金地藏的开山道场化城寺的周围,已经繁衍成一座小小的城市。
长长的山街上,挤满了种种的店铺和为上山朝拜者开设的多种档次的旅馆。
工商、税务、公安等多种机构应有尽有。
对于人类生活而言,这种进步并不是一件坏事。
但对于佛家而言,却又丧失了一片净土。
凡权力与金钱进入的地方,必是佛家救苦救难的场所。
月身宝殿的周围,鲜花和积雪虽仍旧存在,但它面对的峡谷中的化城寺,却被淹没在稠密的人烟之中了。
入夜,化城寺洪亮的晚钟以及祗园寺悠扬的课颂,都被歌舞厅的卡拉ok和公路上汽车喇叭声无情地稀释了。
面对这番景象,也许有人会忧虑:地藏菩萨有没有成佛的可能?鲜花常在,积雪常在,净土却在消失啊!
今天,物质文明日新月异,人类的生活越来越舒适。
但对于佛家而言,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
让每一个人舍弃荣华富贵,遁迹深山,这显然不现实。
但是,在积极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让我们的内心保持一种祥和安霭的境界,一种向往幽玄的执著如一的精神,总还是可以的吧。
如果能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不会令智者沮丧。
人类的未来,也就有可能被佛性的光辉照耀。
说到这里,我想应该作这样的理解:地藏菩萨的誓言,实在也是我们人类自救的宣言。
1997.4.8九华山归来后三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