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她正在云南某山村参与“口述史救援队”
的采录工作,身后是一间低矮的土屋,墙上挂着褪色的全家福。
“今天这位奶奶讲了整整五个小时。”
她声音疲惫却发亮,“她说她丈夫是知青,六十年代被错划为右派,后来死在劳改农场。
她一直不敢说,怕连累孩子。
可昨天她孙女带她看了《北境》,她突然哭了,说‘原来有人记得’。”
吕春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轻声问:“然后呢?”
“然后她拿出一个铁盒,里面全是信,几十年没寄出去的情书。”
刘艺菲顿了顿,“我把它们录了下来,上传到了‘光库’。
编号是YNN-0439。”
“替我谢谢她。”
吕春闭上眼,“也替那些收不到回信的人。”
挂断后,他调出“光库”
后台日志,输入编号。
那段音频只有三十七秒,男人的声音年轻而温柔:“小梅,今天我种了一棵梨树,我说好了,等它开花那天,我就回来娶你。”
背景有鸟叫,有锄地声,还有远处广播念语录的杂音。
吕春把这段音轨导入《静水》第48分钟处,插在一位女儿整理母亲遗物的场景之后。
没有字幕,没有提示,就像一段偶然飘来的风。
第二天,“星火协议”
迎来第一次真实考验。
凌晨两点,哈尔滨电力系统突发故障,片场备用电源仅维持两小时。
技术组紧急启动离线备份程序,却发现主服务器已被远程植入木马,试图批量删除与“林骁证据包”
相关的元数据。
千钧一发之际,“星火协议”
的分布式验证机制自动激活,全球数千节点同步响应,重新拼合出完整信息流,并反向标记入侵源。
天亮时,公安部门通报:攻击来自一个伪装成学术机构的海外组织,其资金链可追溯至十年前打压《茧》系列展览的同一财团。
“他们还不死心。”
制片人咬牙。
“那就让他们看清楚。”
吕春站起身,走向录音室,“我要录一段新旁白。”
他戴上耳机,面对麦克风,声音平静如深水:
>“你们以为删掉记录就能抹去发生过的事。
可你们忘了,记忆不是存在硬盘里的文件,它是母亲教孩子唱的第一首歌,是父亲藏在工具箱底层的老照片,是某个深夜,一个人突然想起早已去世的亲人说过的一句话。
>
>你们可以关掉一台服务器,但关不掉千万人心中的回放键。
>
>我们不是在对抗遗忘,我们是在证明:只要还有人愿意记住,历史就永远不会被终结。”
这段录音后来被命名为《致审查者》,未出现在正片中,却被无数网友自发剪辑传播,甚至出现在某些大学课堂的开场播放列表里。
一周后,《退潮》举行内部试映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