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可是,宋代的苏舜卿,做官做到了正部级,却因为这么一丁点小事儿被革职为民,这恐怕不能简单地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来解释。
一方面,它说明政治斗争的险恶,抓住一点过错,把政治对手搞掉。
既落得一个惩治的好名声,又达到了剪除异已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另一方面,也说明宋朝吏治之严。
如果法律上无章可循,卖废纸也决不会定下一个“监主自盗”
的罪名。
至于这法律实施的普遍程度,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庆历四年(1044年)的秋天,宋朝首都开封发生的最大事件,莫过于苏舜卿一案了。
这一顿酒,不仅使他的命运产生逆转,从此离开宦海,一蹶不振。
更使得改革集团受到重挫,蓄势待发的改革力量顷刻间几乎崩溃。
史载“同会者十余皆连坐斥退,名士一时俱空。”
这些名士,都是改革派的重要人物。
到了第二年正月,改革派的三个领军人物俱被贬出京城,杜衍知衮州,范仲淹知汾州,富弼知郓州。
此事的始作俑者王拱辰与刘元瑜相庆说“诸辈为我一网打尽矣!”
历史,留下了一段不可修复的遗恨。
三
春风奈何别,一棹逐惊波。
去国丹心折,流年白发多。
脱身离网罟,含笑入烟萝。
穷达皆常事,难忘对酒歌。
这首《离京后作》,是苏舜卿在庆历五年春离开开封南下吴中的旅途上写下的。
表述了他劫难后的痛苦心情和有些勉强的自我安慰。
两个月的牢狱生活,使他开始冷静下来,在狱中他只写过一首诗,他的一贯昂扬的情绪急转直下,变得颓废了。
诗是这样写的:
自嗟疏野性,不晓世途艰。
仰首笑飞鸟,冥心思故山。
刚来投密网,谁复为颦颜。
寄语高安素,今思日往还。
《诏狱中怀蓝田高先生》
大凡少年得志者,没有坎坷生活的经历。
一旦遇到劫难,由于缺乏经验和心理承受能力,骤然间便会不知所措。
由豪气干云到万念俱灰,由心存社稷到情寄田园,这种变化应在情理之中。
离开气象森严的京城,行船在草长莺飞的江南,对于疗治心灵的创伤,大有裨益。
一路行来,下淮亭,上寿阳,过泗水,宿丹阳,面对娇红嫩碧,霏霏烟雨,苏舜卿的心情好多了。
一个多月的行程,他写了十几首诗。
对于创作态度比较严谨的他,这数量已是相当的可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