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四十年前,滟滪堆已被炸掉。
我们今天过瞿塘峡,已不必将像前人那样惊兮怖兮,老怕自己青发的头颅撞上江心的怪石。
但是,江水一进夔门,的确一反常态,晋朝郭璞的《江赋》曾有这么一段:“圆渊九回以悬腾,湓流雷响而电激,骇浪暴洒、惊波飞薄,迅復增浇,涌湍垒跃。”
接下来是三十二个带水旁的怪字,(因这些字今人已不用,故不录出)。
用来形容水声和水势,读后大有魂飞魄裂的感觉。
我以为这段赋就是旧的瞿塘峡。
夔之于江水是恰切的,而门之于此处的地形也是非常形象。
进入瞿塘峡,长江在这里切过七矅山背斜的中生代石灰岩,形成陡峭的峡谷。
两岩峭壁,南岸名白盐山,北岸名赤甲山。
它们竟是那么光溜,仿佛鲁班来此用刨子创过。
且一白一赤,阴阳相吸。
它们那样子,好像只要长江稍一倦怠,就会迅速合拢,把门关上。
杜甫诗:“众水会万涪,瞿塘争一峡。”
这个争字,真是传神。
长江下游,江面宽阔,入海口处竟有四十公里的宽幅,真是大气磅礴。
反观此处的长江,百把米宽,简直是一条小小的沟壑了。
陆游来此“仰视天,如匹练”
,这江水,还不是一疋欲裂未裂的匹练么?
我想,这峭壁真是英雄了得,它缠着这么一条仿佛有一万条大蟒扭在一起的匹练,却依然能够意守丹田,沉进永恒,做自己养生的功课,这种入定的功夫,不知释迦牟尼老头陀是否达到过。
江之动,动胜脱兔;岩之静,静过处子。
一动一静,活生生的两种生命哲学,且都达到极致。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这是歌颂江的;“江流石不转。”
这是赞美岩的。
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审美取向来寻找自然的对应。
江若不到极致,就过不了夔门;岩若不到极致,此处早已夷为平地。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按古人的看法,仁者是坚定的,宽厚的,大智若愚的,像这峭壁;而智者则是浪漫的,机敏的,取义存仁的,像这江水。
仁与智,相得益彰,互衬操节,彼此依赖对方而升华了自己。
人到中年偏爱静境的我,面对眼前的石壁,不免沉思:生活如涌动的大江,我,能与这呆板的峭壁为伍么?
江流转一个弯,夔门看不见了。
然而更多的峭壁挤进我的视线。
狭小而深邃的瞿塘峡,给了我难以描述的立体感和重量感。
那些峭壁,有的像贝多芬的悲壮的英雄交响曲,有的像安徒生童话中的金蘑菇,有的像“荷戟独徬徨”
的勇士,有的像庄子遣来的在此小寐的大鲲。
站在甲板上的我,――摘取它们。
收藏到我的心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