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40章 中国佛学的建立2(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僧维又问:学者若致力于学,能否与“无”

暂同呢?如果能够,暂同也胜于完全不同,这岂不就是渐悟吗?谢灵运答:这样的暂同,只是假同。

真同在本性上是永久的。

把暂同当成真同,就跟把压制心中的污垢当成消灭心中的污垢,是一样的谬误。

《辩宗论》附有道生的《答王卫军书》,这封信完全赞成谢灵运的论点。

《辩宗论》载在道宣(596—667)编的《广弘明集》中(卷十八,载《大藏经》卷五十二)。

道生还有一个理论,主张“一切众生,莫不是佛,亦皆涅槃”

(《法华经疏》),即每个有感觉的生物都有佛性,或宇宙的心。

他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论文也失传了,他这方面的观点还散见于几部佛经的注疏里。

从这些注疏看来,他认为众生都有佛性,只是不认识自己有佛性。

这就是“无明”

这种“无明”

使之陷入生死轮回。

因此他必须首先认识到他有佛性,佛性是他本性里面本有的,然后通过学习和修行,自己“见”

自己的佛性。

这个“见”

便是顿悟,因为佛性不可分,他只能见其全体,或是毫无所见。

这样的“见”

也就意味着与佛性同一,因为佛性不是可以从外面看见的东西。

这个意思就是道生所说的“返迷归极,归极得本”

(《涅槃经集解》卷一)。

得本的状态,就是涅槃的状态。

但是,涅槃并不是外在于、迥异于生死轮回,佛性也不是外在于、迥异于现象世界。

一旦顿悟,后者立刻就是前者。

所以道生说:“夫大乘之悟,本不近舍生死,远更求之也。

斯在生死事中,即用其实为悟矣。”

(语出僧肇《维摩经注》卷七)佛家用“到彼岸”

的比喻,表示得涅槃的意思。

道生说:“言到彼岸:若到彼岸,便是未到。

未到、非未到,方是真到。

此岸生死,彼岸涅槃。”

(语出僧肇《维摩经注》卷九)他还说:“若见佛者,未见佛也。

不见有佛,乃为见佛耳。”

(语出僧肇《维摩经注》)

这大概也就是道生的佛无“净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全职高手之世邀赛同人我要做阁老妙木山的塔姆仙人从精神病院走出的强者快穿女主是酒鬼神医嫡女:皇叔别乱来掌上娇卿娇宠控灵小王妃白月光男神对我心动了我在镇夜司打开地狱之门圣僧他六根不净地球人实在太凶猛了异世人生之精灵弓手我的师父是仙帝恶毒女配在修仙大佬坟头蹦世子很凶嫁给病娇王爷后,公主她总想和离一胎两宝:总裁爹地哪里逃神仙大佬也要被迫营业如意事坐拥满级空间后我在末世躺赢我能回档不死术修大巫天才反派的绝色美人妈重生了[八零]斗破从异火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