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40章 中国佛学的建立2(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论的意思。

这是他的又一个理论。

佛的世界,就正在眼前的这个世界之中。

有一篇论文题为“宝藏论”

,传统的说法是僧肇所作,但很可能不是他作的。

其中说:“譬如有人,于金器藏中,常观于金体,不睹众相。

虽睹众相,亦是一金。

既不为相所感,即离分别。

常观金体,无有虚谬。

喻彼真人,亦复如是。”

(《大藏经》卷四十五)意思是说:假设有个人在贮藏金器的宝库内,看见了金器,但是没有注意金器的形状。

或者即使注意了金器的形状,他还是认出了它们都是金子。

他没有被各种不同的形状所迷惑,所以能够摆脱它们的表面区别。

他总是看得出它们内涵的本质是金子,而不为任何幻象所苦。

这个比喻说明了真人是什么。

这个说法,可能不是出于僧肇;但是作为比喻,后来佛家经常使用。

佛性的实在性本身就是现象世界,正如金器的本身就是金子。

现象世界之外别无实在性,正如金器之外别无金子。

有些人,由于“无明”

,只见现象世界,不见佛性的实在性。

另有些人,由于觉悟,见到佛性,但是这个佛性仍然是现象世界。

这两种人所见的都是同一个东西,但是觉悟的人所见的,与无明的人所见的,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这就是中国佛学常说的:“迷则为凡,悟则为圣。”

道生的理论中,还有“一阐提人(即反对佛教者)皆得成佛”

义。

这本是一切有情皆有佛性的逻辑结论。

但是这与当时所见的《涅槃经》直接冲突,由于道生提出此义,就将他赶出首都南京。

若干年后,当大本《涅槃经》译出后,其中有一段证实了道生此义。

慧皎(554年卒)在道生的传记中写道:“时人以生推阐提得佛,此语有据;顿悟、不受报等,时亦宪章。”

(《高僧传》卷七)

慧皎还告诉我们,道生曾说:“夫象以尽意,得意则象忘;言以诠理,入理则言息。

……若忘筌取鱼,始可与言道矣。”

(《高僧传》卷七)这也就是《庄子》说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庄子·外物》)中国哲学的传统,把用词叫做“言筌”

按照这个传统,最好的言说是“不落言筌”

的言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全职高手之世邀赛同人我要做阁老妙木山的塔姆仙人从精神病院走出的强者快穿女主是酒鬼神医嫡女:皇叔别乱来掌上娇卿娇宠控灵小王妃白月光男神对我心动了我在镇夜司打开地狱之门圣僧他六根不净地球人实在太凶猛了异世人生之精灵弓手我的师父是仙帝恶毒女配在修仙大佬坟头蹦世子很凶嫁给病娇王爷后,公主她总想和离一胎两宝:总裁爹地哪里逃神仙大佬也要被迫营业如意事坐拥满级空间后我在末世躺赢我能回档不死术修大巫天才反派的绝色美人妈重生了[八零]斗破从异火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