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必须强调,今天我们所谈论的民族,是近代民族国家兴起后才出现的概念,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是文化基因的产物。
基因告诉我们,早在1万年前农耕时代来临时,生物基因意义上的族群界限就开始变得模糊,人群与人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
以“民族”
这个几百年前学者构想出来的文化概念来向远古反向推演,认为人类几万年的迁徙历史中,数以千计的族群之间有着明确的基因阻隔,族群之间有着本质的基因差别,进而判定族群与族群在智力、文化上有高低之分,这些观点是毫无科学基础的臆想。
例如历史上,汉人有自己的族群认同,匈奴人有自己的族群认同,羌人也有自己的族群认同,这种认同正是不同族群通过对各自祖先、神灵的界定和崇敬来强化的情感。
这是历史形成的情感,并没有多大的基因依据。
民族主义与族群情感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宣扬对外歧视,后者追求自我欣赏。
族群内部的自我欣赏只要不滑向对外歧视,就无伤大雅、无可厚非。
只是我们应当警惕这种自我欣赏的潜在危险—族群滑向塔岛技术悲剧。
在复活节岛的传说中,第一批移民中有一位建筑师努库·柯胡,他是移民中唯一会建造房屋的人,跟他学习的移民都没有掌握建筑精髓,特别是没有学会如何盖屋顶,于是在努库·柯胡死后,复活节岛上的房子很容易被大风吹掉屋顶。
离开故乡驶向复活节岛的航行中,努库·柯胡没有带上他的妻子同行,到了复活节岛后,移民却无力再回到故乡。
因此,每当日落的时候,建筑师努库·柯胡就很悲伤,因为太阳落下的位置,正是故乡和妻子所在的方向。
由于地理阻隔,复活节岛、塔岛、日本列岛、澳大利亚大陆乃至中华大地、美洲大陆,在远古时代都曾经一度形成塔岛技术悲剧,令深陷其中的古人类、古代族群生计艰难。
站在21世纪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丝毫不用担心自然界的地理阻隔会把中华大地与世界的其他部分再次分开。
但我们要警惕,那些族群内部自我欣赏所形成的某些消极的文化基因,会在族群与族群之间制造新的阻隔。
比如,以独立自主产生的本土人群进化、本土文明起源为骄傲,以吸收外来人群基因和文化元素为耻辱,这种本族群“情感迷恋”
是对纯正血统的迷信,是对自身文化的自大,在本族群、本国度与外部世界间人为制造障碍。
另一种让群体陷入封闭状态的文化基因是迷信丛林法则或曰黑暗丛林法则。
这类法则的信徒们认定,他人就是地狱,别的文化和文明是自己必然的敌人,为了保护自己,要杜绝与其他文化、文明的接触。
历史确实存在一定的丛林法则现象,比如汉朝、匈奴对于西北地区弱小文化的冲击、欧洲殖民者对于美洲原住民文明的伤害和瓦解。
但人类迁徙历史浩荡的主流是彼此开放而非封闭,东亚直立人因被动的封闭而陷入石器技术停滞的境地,中原各文化因为主动的开放,吸纳了大量外来物产、技术乃至思想,站上了古代文明的舞台中央……随着农耕时代后人口增长和族群融合,黑暗丛林法则早已失效,因为越封闭,越落后,越无法阻挡打破封闭的力量。
一旦拒绝外界交流,每一个人就变成了孤岛,每一个族群、每一个国家都会变成孤岛。
几万年来,人类通过生物基因的突变和扩张、文化基因的创造和交融,最终摆脱了个人的孤岛、族群的孤岛,避免了塔岛技术悲剧。
我们需要拥抱那些让各个族群能够平等地走到一起的文化基因,抵制那些分裂各个族群,在各个族群间制造歧视链的文化基因。
本书动笔于2019年年末到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时期,疫情迫使各个国家彼此关闭了国境通道,各个社区限制了人员进出。
一种病毒能够感染几乎所有国家的所有族群,这生动地验证了,全人类在生物基因上差异非常小,天南地北的族群早已有了充分的基因融合,只是这验证的方式过于苦难。
在疫情期间,世界各地的很多有识之士都呼吁全球合作,共同抗疫。
被迫暂时隔离的人们通过互联网举办了诸如“同一个世界:共同宅家”
(OneWorld:TogetheratHome)免费音乐会一类的活动,为陷入困境的世界和个人投下希望的光亮;各国科学家也在共享着对于病毒本身和抗病毒药物研究的信息……这正是由祖先创造、历史传承的积极、开放的文化基因在发挥作用,我们都将受益于这样的文化基因打造的人文环境。
“四海一家”
的信条,经由一代又一代祖先的传承,已经写入你我的生物基因里,让它也写入你我的文化基因中吧。
今天的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还没有冲出地月系统。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仍然处于地月系统的孤岛上。
正如百万年中人类祖先在地球表面的持续探索,人类向太空探索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有朝一日,宇航员必将冲出地月系统,踏上火星和其他星球的表面,书写人类基因的扩张史记新章节,不输祖先曾有的勇气和英名。
那将是地球生命基因的荣光,那将是全体人类的荣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