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就为了这样一段话,他被关押了九个多月,进去就遭到毒打,因为他也姓邓,所以打得格外厉害。
最后他脊椎被打坏,造成了现在双腿瘫痪。
我和他畅谈了两个多小时。
当我们告别时,几乎已经成了莫逆之交。
他架着双拐把我送到门口,用下巴点着狭窄的胡同和陈旧的灰瓦平房对我说:“不能让这一切再这么落后下去!
咱们应当有更美好的生活!
我为什么想说说心里话,想踏踏实实做点事,为的就是这个……”
他眼里闪着晶莹的光。
停了停,他又说:“党中央好,咱们有希望了。
可喝啤酒暂时还得用粗瓷碗,真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也不那么容易,该做的事很多……咱们都好好干吧!”
回到家,我把见到的人形容给爱人听。
我并不讳言他的缺点,比如性格不够开朗,哲学知识还不够融会贯通,说话时常常啃手指甲,但他肯定是一个思想高尚、敢于为真理而牺牲的青年。
是的,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而完美的苍蝇只不过是苍蝇——小邓这样一位青年,胜过一整打小节无疵,但就是不敢讲真话,不敢对祖国未来负责的庸人;何况小邓他们还会不断成长、前进……
被释放的受害者越来越多,我通过小邓帮忙,几乎找遍了每一位志士,但是,我没能找到他;我把他的形象讲给他们听,甚至请他们到我家观看接近完成的塑像,他们都说似乎见到过这位英雄,但又无法落实他究竟是谁、究竟能在哪儿找到他。
我常常半夜、半夜地修改着他的塑像,我觉得我们结识的这些新朋友的身上,都有他的影子,包括外形同他迥异的小邓,也向我提供了他的某些气质。
爱人帮助我分析,既然被捕入狱的人里没有他,那么,那晚他一定也冲出了包围圈,我应当换个角度,再从未被捕的参加者中去寻找他。
一个春雨淅沥的星期天,我得到一个重要的线索,据说某出版社有位编辑,在“四五”
那天,曾在灯柱边有一桩感人的事迹;告诉我这线索的人语焉不详,因为他也是辗转听说。
星期一上午,我打着雨伞,找到了出版社,果然有这么一位编辑,但那绝不是他,因为站在我面前是位身材苗条、皮肤微黑、足蹬雨靴的年轻姑娘。
她正为一篇什么稿件同别的编辑同志冲动地争论着,很忙,听到我发出的“找唐编辑”
的声音,这才转过身来,盯了我一眼,大声地问:“找我?送稿子来的吗?”
我犹犹豫豫地说:“不……我找一位姓唐的男同志……”
“没有。”
她干脆利落地说:“全编辑部只有我一个人姓唐。”
说完,她就打算扭回身,继续同刚才的争论对象接着争论。
我忍不住叹了口气。
也许是我叹得太重了,引起她的好奇,她在欲扭未扭之际,忽然又稳住身子,瞪着我问:“你有什么事吗?”
我便把为什么来这儿的原因说了。
说到我那未完成的塑像,我不禁激动起来。
她和同屋的编辑们都睁大眼睛听我讲述一切。
我刚说完,原来同她争论的一位戴眼镜的男同志便指着她说:“你也不算白来。
她确实有段灯柱下的事迹!”
她却把手使劲一摆,皱着眉头,甩着嗓门对那位男同志说:“算啦!
我那算什么事迹!”
我诚恳地表示,为了塑造好他的光辉形象,我要广泛地汲取滋养,所以最好也能听听唐编辑的事迹。
她的两位同事便开口对我讲述起来。
她不劝阻了,“乓”
的一声搬一把椅子,放到我身旁,我也就坐下了。
她的同事们告诉我,事情是这样的:四月五日清晨,她来到广场,发现在一根灯柱下“执行任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