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左翼文学(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无产阶级文学和左翼作家联盟

1、革命文学论争

(1)、理论渊源:苏联、日本等国无产阶级文□□动中的“左”

倾机械论,尤其是苏联“无产阶级文化派”

理论家波格丹诺夫的“文艺组织生活论”

[波格丹诺夫认为:人类所有活动都是组织活动,任何艺术都是“阶级活动的组织形式”

,是“组织阶级力量的最强大武器”

这一理论也被“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

(简称“拉普”

)所承袭]

(2)、正式倡导:“四·一二”

□□政变后,国共合作关系彻底破裂。

1928年1月,蒋光慈、钱杏邨等组成太阳社,创办《太阳》月刊;日本归国的李初梨、冯乃超、彭康等后期创造社成员创办《文化批判》,在上海共同倡导“革命文学”

(3)、文学主张:文学的任务是“反映阶级的实践和意欲”

,只要将革命的意图加以形象化,就可以“当作组织的革命的工具去使用。”

、(李初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载《文化批判》1928年2月号)、“五四”

以来那些重视生活现实、忽视阶级性的作品已经落伍。

A、鲁迅对“革命文学”

的辩证态度:文学毕竟是“余裕的产物”

,不应夸大其革命的伟力。

“大家忙着革命,没有闲空谈文学了。”

但鲁迅也从现实角度肯定“革命文学”

作为一种反抗性思潮存在的理由,“势所必至,平平常常,空嚷力禁,两皆无用。”

鲁迅对“组织生活论”

“文学工具论”

的反感:文艺“不过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时代人生的记录”

,如果将文艺等同于政治,那就“踏着‘文学是宣传’的梯子爬进唯心的城堡里去了。”

B、茅盾比鲁迅更明确赞成革命文学的倡导,认为在严酷的革命低潮时期,应当坚持现实主义精神,“批判现实”

“揭露现实”

但茅盾也同样反对文学的工具论:“(创造社、太阳社)仅仅根据了一点耳食的社会科学常识或是辩证法,便自负不凡地写他们所谓富于革命情绪的‘即兴小说’”

,因为忽略文艺本质而不可避免地走上标语口号化的道路。

茅盾还严厉批评创造社、太阳社对“五四”

文学的全盘否定。

2、六届二中全会==>中央文委==>左翼作家联盟

1928年,□□六大在苏联莫斯科召开;同年12月,znl、李立三等回到上海;此时左翼文人在上海聚集。

1929年6月25-30日,□□六届二中全会在上海召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神医女凰人在港综,开局陪大嫂做头发神医魔后我能看到准确率我在逃荒路上当地主我在末世开商店秦时明月之侠道墨问名侦探柯南之溷吃等死成为影帝私生女之后抽卡救不了诡异世界退休大佬在豪门兴风作浪龙耀九天军少心尖宠:早安,小妞海贼之最强皇副Mr3魔境主宰数风流人物穿成雍正后我成了万人迷重生之惊羽暴富系统:真千金她惊艳了世界飘渺星程读心萌宝:咱把阿娘宠上天!诸天演道佟贵妃什么时候有喜(清穿)老祖出棺秋色揽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