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平假名:以汉字的草书变体标注语音,形成表音文字系统。
早期平假名多为日本女性所用,且多作抒情之文,故谓女文字、女手。
男性则以汉字为主,述史、论文,称男文字、男手。
平假名起初地位不高,随着紫式部所作《源氏物语》的流行,日本男性也开始接受和使用平假名。
片假名:以汉字的偏旁变体标注外来语音(起初主要是僧人标记佛典),形成另外一套表音文字系统。
*现代版本的《源氏物语》,经历了由假名到现代日语的翻译(主要是语法的区别),有多个版本,其中谷崎润一郎就先后译过三次。
假名和平安时代三大女作家的出现,以及日本文学的风貌有直接联系。
01、紫式部(973-10191025年)《紫式部日记》《源氏物语》
02、和泉式部(987-1048年)《和泉式部日记》
03、清少纳言(966-1025年)《枕草子》
三位都是上流社会贵族女性。
2)物哀的提出
菅原道真(845-903)平安时代中期公卿,学者。
“学问之神”
。
提出中止遣唐使,告别“唐风”
,弘扬“国风”
。
因此,平安时代中期也是日本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艺术、审美内核的时期。
→本居宣长→热衷研究《古事记》(日本最早野史,采用汉字写成,但也出现了日语的语法结构,是日本早期俗文学的代表),认为其代表了日本的“古之道”
,优于《日本书纪》(日本最早正史,多半借用中国典籍上之文字,拿来描述上代所传承之传说。
)
热衷研究《源氏物语》。
其一,使用假名,排除了千年的汉文书写传统,当作为日本文学的开端(此观点极大地提高了《源氏物语》在日本的地位);其二,具有日本精神——“物哀”
,反对过去的汉意诠释(儒:□□奢靡,释:虚无空泛)。
物哀(物の哀れ)——万事万物皆有灵、有心、有感受和感情(aware)。
物之感情既有哀伤也有喜悦,但哀伤的情感总是比喜悦来得“高级”
。
物的哀伤无法自我言说,但人应当替万物去表达其感伤。
这种表达姿态,包含了哀怜、同情、恋慕,呈现出一种空寂无常、哀婉凄清的美感。
“神道教”
是物哀的心理渊源。
请问:“物哀”
与中国审美中的“触景生情”
有何不同?
一个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一个是“山谷明月光,流萤皆彷徨。”
延伸文本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