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和《日出》一样,《家》是一幅由不同人物构成的社会关系图,这个图从高老太爷往下,一直到底层丫鬟佣人,不只是经济状况排列,更是简单直接的年龄排列。
处在中间的关键人物是觉新,他是小说中最丰富的圆形人物。
比觉新年龄大的,比如他母亲、叔叔克安克定、高老太爷还有陈姨太都是比较负面的人物;反之,比觉新年轻的都是好的、善良、纯洁、受压迫、要反抗的。
“五四”
文学革命一开始的标题是什么?新青年!
革命的进化论,年轻的、新的就是好的,旧的、传统的就是坏的。
巴金的《家》简单图解了这个世界。
反讽的是,小说无意中流露出来的革命派的价值观却也是非常传统的。
丫鬟鸣凤跟家里的少爷要好,但是家里人要把她卖掉,觉慧居然救不了她。
而且,鸣凤死后觉慧虽然很伤心,但想了一会儿,他居然还可以把这件事放下!
鸣凤的故事,就这么惨。
另外,小说中的正面人物觉民还说了一句:“看不出鸣凤倒是一个烈性的女子!”
这句话有称赞的意思,刚好符合三从四德的标准。
鼓吹革命的巴金,在无意中透露出觉民的道德标准是中国传统的,还带着某种赞叹的口气表扬这个“烈女”
的自杀,说她保持清白。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较《灭亡》一书犹过之而无不及,《爱情三部曲》显示了巴金是一个书呆子作家。
他笼统描绘了一个有着爱情和革命却缺乏真实感的世界。
故事中的人物和地点虽是中国名字,但在作品中却找不到一点具体的中国风习和风景。
……巴金的想象力完全没有受到官感的滋养;它只是卖弄陈腔滥调。
对于当时的年轻读者而言,爱情和革命职责的冲突无疑是动人心弦的。
就另一方面来说,放弃浪漫主义的爱情——这也是小布尔乔亚心理中最后的缺陷——转而追求更艰巨的理想,看来是高尚的;然后在革命的本身,找到爱情的安慰和美丽,更是富有刺激性。
世上还有什么事情,比和心爱的女子站在一起,面对着行刑队从容就义——当然是为着一个崇高的理想——更能引起个人的满足呢?在描写这些冲突和抉择时,读者一点不感到巴金是为他而写,巴金看来是很认真地关注着这一个问题的。
……巴金又不是自然主义的作家,他并无兴趣追溯他笔下人物的生活背景,将它置放在遗传和环境的因素之下去研究。
他的小说仅仅排演出善与恶的基本挣扎,他的人物要不是英雄,便是懦夫,前者反抗社会制度的邪恶,后者屈服于这一势力之下。
促成反抗和懦弱的决定的先决条件是自由意志。
巴金既然拒绝个人意志与罪恶互为因果的看法,因此他小说的真实感也就打了折扣。
他的小说坏人倒不少,然而一次又一次地,他却赦免了他们的罪,只为了证明他的理论:社会制度才应该受到谴责,而不是个人。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年轻的高忠缚了一串鞭炮在长竹竿上面,手持着竹竿,自己站得远远的,站在墙边一把梯子上,把鞭炮伸到龙身上去燃放。
几个轿夫拿着竹筒花炮在旁边等了一些时候,便轮流地燃放起来,把花炮对着玩龙灯的人的光赤的身上射。
龙开始发狂了,它拚命往下面滚,来迎接花炮里射出来的金花。
它抖动着。
人只看见它的身子在滚。
人声嘈杂,锣鼓不停地大响特响。
轿夫们笑着。
二门内看台上的观众也笑了,自然他们笑得很文雅,跟轿夫们笑得不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