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1、《雷雨》体现的“三一律”
2、“雷雨”
的涵义与文本功能
3、结合悲剧的涵义、“十全十美的悲剧”
《俄狄浦斯王》和《序》,理解《雷雨》的创作意图和悲剧意味。
第七章:三十年代新诗
一、新诗的“第一个十年”
回顾
理解“本众化(非诗化)和“贵族化(纯诗化)”
诗歌主张。
二、三十年代新诗
主要群体:“中国诗歌会”
、“后期新月派、“现代派”
。
理解三个群体不同的诗歌创作特点,重点把握后期新月派与前期新月派的区别(同时也体现了大革命失败后较为普遍的文人情绪。
)
第八章:四十年代文学格局
一、理解什么是“解放区”
(前期为“敌后抗日根据地)、“沦陷区”
(上海前期为“孤岛”
、后期为“沦陷区”
)、“国统区”
(前期称"
大后方”
)文学、把握各区域文学的特点(参考“沦陷区小说”
第一节中所引《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概括)。
二、掌握毛《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核心观点;对四十年代文学、十七年文学乃至□□时期文学的影响)。
第九章:解放区小说
一、赵树理和“山药蛋派”
特点:山西地方特色;从土生土长的农民成长起来的农村基层干部和作家,在自身参加革命与建设的经验基础上写作(“问题小说”
)。
重点把握赵树理小说的叙事模式(情节上、人物形象上)。
二、孙犁与“荷花淀派”
特点:河北地方特色;链接了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富有清丽优美的地方色彩和诗意,但又紧扣时代主题。
重点把握孙犁小说与三十年代京派小说的异同(同样注重描写人性与人情美,但孙犁注入了新的时代和阶级内容;在革命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影响下,风格更为清明爽朗。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