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诗人代前言(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的屈辱生活,以至经常挨饿受冻,“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

诗人已丧失了他的“裘马”

了。

在饥寒的煎熬下,杜甫也曾想到退隐,作一个“潇洒送日月”

的巢父、许由,但他毕竟还是选择了另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是一个重要的契机。

生活折磨了杜甫,也玉成了杜甫,使他逐渐走向人民,深人人民生活,看到人民的痛苦,也看到统治阶级的罪恶,从而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

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这才确定了杜甫此后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

从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三期,陷安史叛军中与为宫时期。

这是安史大乱最剧烈的时期,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惨重,诗人也历尽艰险。

在陕北,他曾经和人民一起逃难;在沦陷了的长安,他曾经亲眼看到安史叛军的屠杀焚掠,和人民一同感受国亡家破的痛苦。

诗人没有丧失气节,消极地等待长安的恢复,而是采取了积极的行动:只身逃出长安。

在为官期间,由于和肃宗政见不合,他仍多次获得深入人民生活的机会。

在回鄜州的途中,在羌村,在新安道上,他看到了各种惨象,他和父老们、和送行的母亲们,哭在一起。

安史之乱,原是由统治阶级内部爆发的一次带有民族矛盾性质的叛乱。

由于大野心家安禄山实行民族歧视,到处烧杀淫掠,这就使得唐王朝进行的平乱战争具有维护统一、制止分裂的正义性,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历史表明:当时不仅大河南北的人民纷起抗击,白面书生也拿起了武器,“赴敌甘负戈,论兵勇投笔。”

(刘长卿《吴中闻潼关失守》)诗人畅当便是其中之一。

甚至妇女也自动参军,《旧唐书:肃宗纪》;“卫州妇人侯四娘、滑州妇人唐四娘、某州妇人玉二娘,相与敌血,请赴行营讨贼,皆补果毅。”

回纥等少数民族也出兵“助顺”

这说明平定安史叛乱是符合人民愿望的。

杜甫对待这次战争的态度也是积极的。

他哀悼那为国牺牲的“四万义军”

,他告诫文武官吏要“戮力扫枪”

,他一方面大力揭露兵役的黑暗,同情人民,一方面还是勉励人民参战。

由于深入人民生活,并投入实际斗争,这就使他写出了《悲陈陶》、《哀江头》、《春望》、《羌村》、《北征》、《洗兵马》和“三吏”

“三别”

等一系列具有高度的爱国精神的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公元七五九年七月,杜甫弃宫由华州经秦州、同谷,吃尽千辛万苦,于这年年底到达成都,开始他最后一期“漂泊西南”

的生活。

杜甫的弃官,并不是立意要走向人民,但实际上他从此却真是走向人民了。

在漂泊的十一年中,除了几个月的幕府生活外,他基本上是生活在人民中间的,所以说“晚憩必村墟”

、“田父实为邻”

他爱和劳动人民往来,并有着深厚的友谊,这从“野老来看客,河鱼不取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撼宙帝尊三国从忽悠许褚当小弟开始重生彪悍小萌妻穿书反派逃命守则当不成赘婿只好去做儒圣了我被一只猫饲养了可爱过敏原极品上门女婿快穿之我在年代文里抱大腿魔王大人很烦恼明朝败家子王室之祭愿者超凡世界的资本恶魔权贵休妻后迎来火葬场袖藏天光快穿之宿主她飘了诸天:开局变成黑眼僵尸从大学学霸到首席院士电影系统逍遥游殿下,王妃又将您卖了心理真相掌上娇卿她除了能打一无是处我在天界当众神团宠大唐扫把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