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几天一点都不轻松,人太多,拥挤在一起,没法活动,睡觉都很吵,难以入眠,就像是后世春运时的绿皮车,让大家都很累。
淇澳岛留守的苏琪南、姚斌和郑伯涛等人,一直等候在港口。
看到海轮后,他们立即安排作为“自己人”
的近400人来到港区,等待海轮靠港。
下船、安排八千人的住地以及接下来的餐食,安排武器弹药的运输入库等等,又是好一阵忙碌。
一直到下午,全部人员才安置好,而所有装箱的武器弹药和其它物资,才完成了用马车运输入库。
李思华等人都疲惫得很,顾不得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下午都先赶着去睡一觉。
而两艘海轮,则被安排去停泊香港,华海公司已经在香港,专门为这两艘海轮租赁了常驻泊位。
吃过晚饭,李思华先和曹子卿等几人商量了一下,然后召开了八十几人的全体干部会议。
在会议上讨论了接下来的主要工作安排:
一、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新到的三千余名家属,除了少数生病和年老体弱的,要全部用起来,组织好他们,投入到各项民用建设项目中去。
包括新渔村、民用粮库等仓库、小学校、两个小水库、电报房、大约20口井等方面的建设。
通过近期试打的两口井已经表明,淇澳岛的地下水源还是比较丰足的,可以支撑多口井的使用。
一个小的但是重要的建筑是电报房,在去上海之前李思华已经安排,以华海航运的名义,购买了当时还非常笨重的电报房设备,这些设备需要有一栋专门的大房间来装备。
李思华还派遣了两名年轻的党员,去香港学习发报和接报,平常的时候,正常“商业运营”
发报接报。
她前世就是军事通讯专业的本科生,实际也不太熟悉这个时候的密码电文,但毕竟有专业背景,可以很快上手,她最终会自己编撰一套密码,用作军队的密电使用。
她还考虑过海岛的电力问题,但最后认为这个需求,在当前无解,这个时代连柴油机组都尚未成熟,只能放弃。
二、后勤服务:
暂时要安排好那么多人的“大锅饭”
,待新渔村投入使用后,各家各户可以自家烹饪,只要发粮发肉发菜就行。
但最近一个阶段,都是住大棚,难以单独开火,所以只能选择大锅饭,要从家属中选择一批人来安排此项工作。
此次吸收了1600多名儿童,而岛上本来就有近百儿童,合计超过了1700名儿童。
小学校的教育需要马上组织起来。
三、军队和建设
曹子卿和李朴等军事小组的成员,要立即将约3700名的青壮组织起来,由现有战士带领和管理,先参与军队基地相关的建设,完成5套包括营房区、校场、训练设施、武器仓库等在内的军营建设,还包括军队专用的小水库、每个军营的打井和生活设施、在军营边开辟的蔬菜地等工程。
总的原则是,与军队有关的建设内容由军队自己完成,尽量守秘,不假外人。
整个过程应该控制在15天内全部完成。
15天后对全员进行编制成军,开始军事训练。
现有部队中的大部分人员(大约150人左右)将作为教官。
重演当初的训练流程,只不过最后不再以城市特种作战为重心。
李思华设立了新的参谋组,大约有30多名党员加入了参谋组,这样这个临时参谋组将有差不多70人,作为临时军事管理的核心团队。
她要求,明天按照会议的决定,参谋组尽快细化工作安排,将建设工作组织和安排妥当。
第20章组织与教育
回到淇澳岛,李思华以极大的毅力,推动着淇澳岛基地的各项工作。
她的归来,就像是快马加了一鞭,整个组织的决策和执行效率陡然提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