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基建和后勤上了正轨,李思华将精力转向了组织建设和教育培训。
虽然部队只有一个团,但李思华考虑先将架子搭起来,整体军队号称为红三方面军,这也是她的恶趣味。
她知道历史上1930年之后,我党有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形成了红军的三大主力军团,但本来计划中的红三方面军,却因为种种原因,始终没有成立起来。
她想,我们部队就先占了这个坑吧。
当然,现在部队只有一个团,所以只有这个团的编制是实职,号称红三方面军第一师第一团。
她无意现在就去建立起一堆军团长、军团政委之类的封号,那毫无意义。
红三方面军这个称号,暂时只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定位而已。
军队编制上她和曹子卿等商量,在她原来设想的基础上,实际上是参考二战时德国进行步兵团编制的逻辑,但作为山地团,又考虑分散作战和特种作战的优先需求,做了较大的调整。
整个团包括团部,团部连、运输连和3个步兵营。
团部连包括通讯、工兵和骑兵(辎重)这3个排。
每个步兵营包括营部、3个战斗连和1个重火力连,现在她对炮兵的使用是有点分散使用的,因为根据可能的作战需求,还不到需要特别集中使用的时候。
以上编制合计3000人左右。
专设特种作战大队,编制170人左右,分为突击、侦查和狙击三个中队,这是全军精锐和拳头部队,担任尖兵任务。
专设教导大队,编制实际为一个连,112人。
专设后勤大队,编制350人左右。
以上合计,满编的话,整个团大约将达到3800人左右。
当下募兵3700人,原来小部队有200人左右,而新加入的党员大约30人,加上从岛上渔民中吸收的20~30人,合计潜在军人总数,超过了4千人,覆盖满编编制。
但实际上这是做不到的,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军旅生活,她估计训练中逐渐淘汰的人数,可能达到10%甚至更高,这样估计最后留下3500人就最多了。
不过她也不担心,时间还有几个月,逐步吸纳一些其它来源的战士,完全可以实现满编,例如周边岛屿渔民不少,很多家庭穷苦而难以维持生计,其实都是很好的兵源。
她之所以在山东募兵,只是不想在广东惊动太大,以免打草惊蛇,而且还是为她长久的计划做长期模式的准备,也是一种先行探路。
而现在从本地增加募兵,最多不过几百人,惊动就小,问题显然不大。
全军训练完成后,将专设新军连,负责新加入士兵们的军事和初步政治训练。
接下来就是要正式建立党组织。
她计划建立“红三方面军党总支部”
,地方党委,暂时由总支部统一管理,总支部下设两个支部,即军队支部和地方支部。
现在主要的当然是军队支部,除了参军的约30名党员外,参谋组的全体成员30多人,以及优秀士兵20多人,已经经过充分考察,将宣誓加入我党。
这样军队党委下辖党员接近90人,今后将依据组织原则,不断发展优秀分子入党,壮大革命的领导力量。
地方党委目前较小,主要由不在军队的20余名党员组成。
淇澳岛那么小,他们的主要任务,当然不是管理淇澳岛,而是管理和发展海运、后勤供应链、以及管理转运后继移民等重要工作。
他们接下来应该隐秘地联系在香港和中山等地的我党组织,互相支持,同时发展在地方和各行业工作的党员队伍。
另外的组织体系就是地方“政府”
组织,淇澳岛除了军人和儿童外,家属和原居民大约也有4千人。
虽然后世的一个大村,可能就有那么多人,但此时麻雀虽小,其复杂程度却因为基地的存在,远远超过了普通村庄的管理需求。
因此计划设立“淇澳岛专区”
,党组织并入地方党委,任命姚斌为区长,苏琪南为副区长,并吸收渔民中的积极分子。
下设民兵、农业、港口、建设、社会管理、财税等分工部门,将淇澳岛整体管起来。
当然,这个政府是地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