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华明义和老袁对视了一眼。
老袁虽然大大咧咧,但也不是完全没心眼的人,他心里也有一些猜测。
民国期间政府的管理能力极差,外贸海运,有一些走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两人都向李思华做出了承诺,其实他们现在,本心也不愿意深入,保持点距离也好。
至于计划购买的两艘新海轮,他们将全力打听消息,争取早日确定标的。
安排好印度神庙计划的相关主要准备,李思华将准备的重点转移到了缅甸根据地计划上。
神庙计划整体上只是一次“突袭”
,是短暂的行动。
而缅甸根据地计划则是长期性的,团队显得尤其重要,她本人在行动计划完全展开后,在两年之内几乎只能是呆在美国及附近,指挥在美国的行动。
美国和缅甸相隔万里,只能通过电报传达一些最基本的信息。
因此缅甸团队,就必须具备高度的自主性的组织和运营能力,这些同志们,能够在没有她领导的前提下,实现目的吗?他们面临的环境,不仅有语言和文化障碍,而且是在英国殖民地,面对一个极为陌生而且可能有潜在敌意的大环境。
想到这,她心里不由有些焦灼。
她仔细考虑着缅甸团队的人选。
军事上的人选,领导人自然是她的副手曹子卿。
政治等其它方面的领导人呢?最重要的素质除了信仰坚定,有威信,有领导力,决策果敢,还需要非常的冷静周到、以及关键时刻的冷酷决断等其它方面,需要的是比较全面的素质。
她最终选择了一位名叫吴长彩的同志,来担任政治和根据地的领导人。
吴长彩也是广州事变救出同志中留下的一员,现年32岁,读过私塾,海陆丰人。
选择他的原因是此人的能力比较全面,经验比较丰富。
他当过兵、跑过海,也做过工人,阅历较广,一直说自己是“样样皆通、样样稀松”
。
他很大的一个特点,是擅长与各种人都能够很好沟通,比较让人信服。
这些当然只是表面的性格。
李思华比较信任他的原因,是最近几个月,这个人一直被她安排各种“万金油”
的任务,而多种多样的临时任务中,此人表现得一直能力出众,而且非常热情,有困难能够自己想办法克服,也能团结同志。
李思华继续选择了约10名左右的同志,然后就是一个排的先遣兵力。
她考虑让机灵的王纪带领,但这个排的成员要重新混编,将几个排里面最机灵的士兵都挑出来,在初期老实木讷不是好事,他们过去缅甸,可不是单纯作战的,任务远远超出了作战。
除了行动马上需求的人员,她也让龚光宗抓紧组织一只真正的财务团队,如果神庙计划成功,组织管理的资金将是相当的庞大,而且未来按照她的计划,各种资金调度、甚至金融上的操作,根本不是龚光宗一个人能做好的。
虽然主要团队的人员,未来会在美国吸纳,但如果能在香港找到一些合适的,当然也很好。
通过党组织,她在整个香港物色着合适的人选,尤其是思想进步的专业青年。
几天后,缅甸根据地小组和印度神庙行动小组成立,各项准备加紧执行中。
李思华与吴长彩、曹子卿领导的缅甸小组详细地讨论了缅甸的形势。
英国占领缅甸的时间并算长,对于缅甸的统治当然不像印度那么稳固,此时英国占领印度已经一百多年,而对缅甸的全面统治,则是从1886年打赢了第三次英缅战争后,才真正开始,迄今不到40年。
英国自身的人口不足,军力有限,因此对缅甸的统治就是“二传手”
,将缅甸纳入大印度体系,使之成为印度的一个地区,用印度人来压制缅甸人,同时利用缅甸各种地方势力林立,催生大量的“少数民族”
,制造民族对立和冲突。
最后的一手,就是派遣大量的传教士,在这个佛教国家,硬生生地拉出了几十万的基督徒,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克伦族。
在武力上,英国其实无力向缅甸派出大量本土军队,几乎都是仆从军,其特点是,本土用“少数民族”
,例如克伦族和掸族当兵,而不用缅人;然后就是用印度人,当然,军官阶层则是英国人为主。
李思华知道,在二战日本入侵缅甸前,英军在缅甸只有2个师,一个缅甸“少数民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