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参谋部已经在万泉河入海口附近,对军事训练基地完成了选址,设立了筹备组,这两天正回调1个营的兵力,作为教导营,负责训练新军,而华海和华洋两艘海轮,已经满载武器,再有两三天,就将送抵北鹅港,交给军事训练基地。
民国就是这样,穷苦的人太多,给了安家费,募兵进展就很快,筹备组预计到11月底,即可完成新军主力1.25万人的募集。
李思华让他们在其中先挑出800左右能认些字,比较聪明又体能较好的人员,对于这部分人,她要求经过简单的队列训练后,直接配置到直属团的各个炮兵连,进行炮兵的突击训练。
她要让炮营尽快成型,可以操纵重炮。
到时用这个来给“剿匪”
的国军,以当头一棒。
地方部队的募兵和训练,则是在7个县区由派驻部队募集,在当地设立军事训练基地,训练轻武器以及基本战术。
当然最好的兵,主要是送到军事训练基地,以训练成为主力正规部队。
每个县区现在驻扎有1个主力排,和半个重机枪班。
而其余主力部队、各个炮兵连和大部分重机枪的队伍,都将回到文昌,与留守的一个主力营,共同组成警戒海口方向的武力。
扩军这已经是第二次,军地的同志们多少有了些经验,她可以省点心。
所以她这几天的工作重点,还是放在了尽快建立稳定的政权上面。
11月17日~19日,她召集王武明、冯百驹等总支部和专区政府的主要领导干部,召开了一个很长的会议,连续三天对政府工作的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全面方案的阐述,并与同志们进行了详细讨论。
第一个重要的方面,当然是土地改革和农村管理。
而这个领域基本上就是三个问题“农地、农业、农村”
,简称三农。
关于农地。
李思华指出,根据她掌握的信息(当然是根据后世的信息),海南的耕地可以发展到600万亩以上,目前已经开发的其实不过半数。
按此数据推演,主要为农民的海南居民,人均耕地可达到3亩以上,户均可达到12亩以上,理论上吃饱饭是没问题的。
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海南人都吃不饱,整体粮食不够,需要从区外输入。
粮食自给,本身应该是我们发展农业要解决的根本目标之一。
“打土豪分田地”
是革命的基本手段,但打土豪容易,分田地其实根本不是那么简单。
她举了例子,例如一个三口之家,都分了9亩地。
其中一家是夫妻两人壮年,带着一个已经能干活的半大小子,分田后就可以活得很好,因为3个人都是强劳力,即使没有大牲畜,也能照料好田地和种植。
另一家,却是一个寡妇带着两个还没长大的孩子,3个人都是弱劳力,你说结果会怎样呢?有田也肯定耕作不好,也许最后就被生活所逼,要卖掉一部分地求活。
类似这样的情况很普遍,这样长此以往,农村的老弱,最后还是会陷入贫困,农地也会被迫失去,而少数的家庭,则从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土地,农村新的阶级差异和剥削阶级就可能形成,去了旧的地主,新的地主又开始出现了。
怎么办?我们的政府去强制吗?管得住吗?
按照马恩思想公有制的逻辑,解决的方式是集体化,例如合作社。
基层组织应该团结尽可能多的农民家庭,彼此互助,还可以集合集体的力量,采购大牲畜和其它生产工具。
看上去很美不是吗?
可是新的问题并不少,例如“大锅饭”
,因为劳动者之间的体能差异,以及智力差异,甚至还有努力程度的差异。
这会导致有的人贡献大,有的人贡献小,如果不管怎样,都是平均主义,那么肯定有体能和能力的,就会感到不公平,很可能消极怠工,反正干好干坏一个样嘛,我干嘛拼命出力?其他人有样学样,结果最后大家都不出力,这地能种好吗?其它工作能干好吗?
而且如果合作社是自行组织,那还会出现所有人,都排斥那些劳动力弱的家庭,不管他们的死活吗?
听到这里,很多同志已经觉得傻眼了,确实是复杂啊,原来根本没有想那么多,那些觉得把地分了,就是革命成功的同志,突然觉得自己想得实在是太简单了。
李思华继续阐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