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思想上的迷雾有些散去,就算对李思华的有些说法还有怀疑,但肯定必须承认整个体系,有非常大和深的道理,符合逻辑,而海南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本身,也初步证明了李思华的思想和理论。
三天的会议后,是对全体起义军同志三天的政治思想宣讲,起义军领导们也全部参加,他们心里有不少疑惑,所以如饥似渴地听取、阅读和思考着李思华革命理论的方方面面。
从整体上,确实达到了让这些同志基本接受的程度。
李思华让他们在12月之内,学习、参观、访问、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了解根据地内初步的党、政、军格局。
12月30日,新年之前,党总支部吸收了这些领导同志,组成了新的总支部。
根据大家协商,刘尔崧和王武明将构成地方党委的核心,领导和建设根据地的地方党委,包括城市和农村的基层党组织体系。
而徐向前,被任命为红三方面军第一师的副师长(师长是曹子卿),叶勇替代曹子卿原来的职务,被任命为直属团的团长。
而袁国屏,则出任第一师的政治部主任,成为李思华政治思想工作的副手。
这些同志的到来,让李思华大大松了一口气,他们将分解原来由她不得不承担的大量工作。
尤其她原来担心的,去执行美国计划后,缺乏她的短期领导,会不会导致根据地发展走偏,以及防卫国民党军队进攻的安全性问题,现在都让她放心多了。
1月初,新年刚过,广州来的同志们都被安排了工作。
大约有七八百人加入新军,他们的到来,大大减轻了新军中政治思想教育的工作难度,这些同志,相对于刚刚脱离贫苦的农民或山民生涯的那些青壮,无论文化水平、思想水平、基本的政治理念、革命热情,都相对出色很多。
实际上,由于他们的加入,新军形成战斗力的速度,大大加快了。
这部分的很多同志,未来将担任新军的基层军官。
尤其其中来自于粤军第4军教导团和炮兵团的十几位同志,对于炮兵已经算得上当时国内的专家。
他们立即被充实进入炮兵营,充当教官,正好加强了日以继夜,正在强化训练的炮兵队伍。
其余人员,都安排到7县区的政府机构,这个时候淇澳岛的三千多家属,也已经安排到位,加上广州的同志,相当于为地方和基层充实了近五千人的基层干部团队,这使得政府基础功能的形成速度,大大加速,而有些重要的工作,例如土改前的筹备、地方和基层制度体系的完善和推行,都得到了质量和速度上的提升。
整个7县区的教育体系,也得益于广州来的同志们的加强,每个县区都建立了不止一所小学校,而很多稍有文化的同志,都安排了兼职的教育工作,使得学校的师资力量基本得到了满足。
吸收了很多有些经验的同志,一些滞后的重要职能工作,例如组织部、宣传部、民政管理、仓储体系建设等,都开始加快速度,构建体系、流程和工作布局。
整个根据地的形势,逐渐地稳定了下来,各项工作推进的速度加快,而步骤也变得更有序。
李思华的注意力,可以开始向外张望了。
第38章海南第一次反围剿
1月中旬的一天,李思华正在办公室里,读着各个情报点发来的密电。
突然她站了起来,喃喃道:“果然,终于要来了。”
电报来自雷州。
雷州情报点是李思华最近关注的重点,她强化了在雷州和离海南一海之隔的徐闻两地的情报网络,目的是务必追踪和搞清楚国军在这两地的部署情况和变动情况。
雷州的电文,是发现了李思华特意提醒,放在最优先情报级别的,国军第11军第10师的动向。
第11军由于南昌起义,其实已经四分五裂。
蔡廷凯的第10师回到广东,也有点姥姥舅舅都不亲的意思。
张发奎基本驱逐了李济深的力量,暂时独霸了广州及附近区域,而李济深不甘失败,正在勾结桂系,准备反攻广东。
两边搞得势不两立。
所以蔡廷凯迫切需要新的立足点。
而这个时候由于广州起义失败,表面上好像国民党已经将我党在广东的力量“一扫而清”
,蔡廷凯更需要投名状,来洗刷他以前“亲共”
的形象。
而目前海南的形势,使得海南剥削食利阶层向国民党的投诉,厉害了不知道多少倍,完全是国军如果再不围剿,海南岛将不岛的浩大声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