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三、热河方面,集中10个师团,作为未来平津会战的侧翼。
而主力方面,则在河北集结23个师团,以70万的空前兵力,击破北平方向的西华军主力。
而河北剩余的10个师团,则与山西西华军形成对峙对战。
总体先保证北平南面的会战,因为北平的得失,在国际上完全会被作为评判日军胜负的标志。
皇军军威,在此一役!
四、寺内大损皇军军威,导致皇军损失2个师团,罪在不赦,但临阵换将,实属不可取。
所以决定让寺内戴罪立功,经过这一次的挫折,他应该学会谨慎地作战了。
五、损失掉的20师团和109师团,在日本国内重建。
不过比较尴尬的是,2个师团的军旗全部都丢了,或者被焚毁,或者成为西华的战利品,这是皇军前所未有的耻辱。
这两个师团必须重建,这是军事需要,但是否还使用以前的编号,则等待圣裁。
日军的部署变更,立即发出,羞耻之下的寺内寿一,这个时候可再不敢有什么尥蹶子的作为,他现在完全是罪人,必须戴罪立功,所以大本营的指令,被他严格的执行了,在华北的日军,分成了2个集团,分别向北和向西集结,准备对战相应的西华军。
而在日本政府和军部,天皇裕仁大为不安,召开了几次御前会议,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的大将们,都拼命安慰裕仁,这只是不幸的小挫,在皇军警醒后,西华再无机会云云。
裕仁也只能是将信将疑,而狂热的日本民众,也被浇了一盆冰水,这样的大败,是不可能完全封锁消息的,开始有人思索,日军到底能否战胜华军这样的,以前肯定是“大逆不道”
的课题。
胜利的消息,传遍全国,极大地振奋了各地的民心士气,让很多投降派也沉默不语,这个时候说投降,真的可能被打死的。
一向主张亲日妥协的汪精卫等人,这个时间的声音,都有点销声匿迹了,主张抗战不是他们的喜好,但主张投降,简直就是招骂,也只好暂时不发声了。
只有胡适等反动文人,在报纸上酸溜溜地感叹一些民众在炮火中牺牲的事情,责备战争无道德,牺牲的永远是民众云云,其实就是暗暗指责西华坚定抗日,导致民众牺牲,还是曲线卖国的那一套。
毛泽东、李思华、周恩来等西华政治局的高层,对于西华军抗日的“开门红”
当然是非常高兴,这实现了抗日战略的第一步。
毛泽东亲自拟稿,祝贺前线官兵的胜利,勉励他们戒骄戒躁,不怕牺牲,坚决地打出西华军的威风,表现民族武力的强大和气势。
在占领北平后,总政的任弼时以及总后等机构的一批同志,已经进驻北平,他们主要完成3件大事:
第一是对宋哲元部队的整理。
李思华认为这只部队暮气已深,改编的价值不大,应该以解甲归田为主,少数军官经过政治培训后另行使用。
第二是领导接替主力部队的地方部队,实现对北平的有效控制和管理,迅速恢复北平秩序,恢复基本的民生经济,建立地方基层组织管理体系,将此前的纠察队转化为正式的民兵武装。
第三是建立前敌物资转运体系。
控制了京张铁路和几条从张家口和其它察哈尔城市到北平的交通线后,大规模的军备物流已经开始,4野与日军的决战,需要准备大量的武器弹药和物资。
西华在河北和热河,得力于地下党组织的完善,情报比日军及时和准确得多,此时对于日军的军力布置变化,已经有了清晰的判断。
日军的主力,是即将与林彪4野对上的23个师团,这将形成西华60万对日军70万的大会战格局,但是西华不怕,而且决定集中火力,以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击破当面之敌,将敌军向南面驱赶。
徐向前的3野60万兵力,应该尽快击破当面的10个日军师团约27万人,要敢于打大歼灭战,而且时间要快,争取击破日军后,从河北的南部向北部进军,最终实现对日军河北主力的南北夹击大包围!
彭德怀的1野60万兵力,主要的任务就是实现对热河10个日军师团约30万人的击溃和包围,1野是目前西华最强悍的军团,拥有超过1000辆的猛虎坦克,所以虽然兵力只是敌军的2倍,但应该充分利用热河地势平坦导致的坦克装甲优势,出敌不意,坚决地打大歼灭战,尤其是那几个日军的一等师团。
总的来说,西华到目前为止,最初的战略计划,到目前为止调整得不多,这是因为日军迄今的战略战术,并没有出乎西华的预案。
李思华近期主要督促的工作,就是全力以赴地组织前敌军备物流,尽量地为届时的决战,准备充分的火力,这正是她构思了10年的“无限火力摧毁日军”
的大计划,她不容有任何大的疏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