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中日双方,乃至全球关注中日战局的大国们,都意识到了,华北将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全世界最大的血肉磨坊,西华与日军空前的大战,即将展开!
第165章全球震荡与战前准备
“观战团”
的武官们很快将他们对战况的描述和判断发报给了他们的母国,引起了部分国家的重视。
最重视的,是德国和苏联,这是关注度不一样的缘故,至于英法,还是受制于传统的历史印象,并没有太过重视,其实英国也不能算是不重视,但它重视的主要是政治和外交,在军事上很少关心。
在军事上最重视的当然是德国,尤其对于相关德制兵器的技术和战术应用。
德国的总参谋部,专门建立了一个对中日战争的跟踪小组,处理相应的情报,定下来每半个月召开一次研讨会。
很可惜这个时代等待照片的寄到,是比较漫长的时间,暂时还只能根据武官的文字描述,来分析战况和兵器效果。
但是粗略的分析,也使得希特勒和德军总参谋部,对于德制主战兵器的信心增强,尤其是空军,这一次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可谓是大出风头,这堵了很多人的嘴,因为他们觉得高空水平轰炸才是王道,敌军防空防力量下,斯图卡这样的轰炸机生存的几率太低。
但是此次西华对于斯图卡的使用,使得德军确证了一点,斯图卡确实在密集防空火力下或许难以生存,但绝非一种无用的武器,关键是在什么样的战争场合中使用而已。
苏联也很重视。
其实在战争开始的时候,苏联的武官基本上是漫不经心的,他们以为会看到一次还比不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水平的战斗,因为国民政府军队给他们的印象,都是很糟糕的。
所以当他们观察到了西华与日军的战斗后,简直是雷霆般的震慑,让他们目瞪口呆——苏联对西华的了解太浅薄了,完全误判了西华的军事力量,西华正规军显示出来的火力水平和作战能力,以这些武官的认知,根本不逊于同期的苏联军队,或者说,要比大多数的苏联军队还要强。
此时此时苏军能配备到西华标准装备水平的军队并不多。
苏联武官,对于日军的力量是很熟悉的。
没办法不熟悉,在远东,苏军当然是以日军为主要的潜在敌军,任何一个武官,第一要务就是了解和熟悉日军的情况。
所以对比西华与日军,苏联武官们干脆地做出结论——如果西华如同传闻中那样,拥有北平攻防战同等级的军队150~180万以上,日军必败,他们是侵略者,西华拥有中国民众的支持,只要军队与日军的力量持平了,那么西华必胜。
由于中日战争而重新关注起中国事务的斯大林,则大吃了一惊,他以往对中国的关注,几乎全部是政治和战略因素,从来没有考虑过军事,而且最近这一年多由于西华的“蛰伏”
,他很少注意西华,偶尔惊动他注意力的,主要是日军在中国的侵略,这让他感到不安,他担心日军整合中国的力量后,未来会对苏联不利。
所以武官的报告,才让他震惊不已,上次苏联外交部长访问西华后,已经在西安设立了领事馆,可是他近期几乎没有读过领事馆的工作报告。
所以这几天,他将苏联所有近期关于西华的情报和文件报告,都通读了一遍。
结果是,他发现自己完全低估了西华,这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取得了巨大进展的国家,能够支撑他们与日本这样的列强进行现代化战争,而且不落下风。
斯大林召开了政府高层、强力部门与总参等军事部门参与的中日战争高层会议,决定升级对西华的工作层级,从现在开始,要把他们作为西方列强那样,投入相应的人力和财务资源,尤其重点要了解清楚西华的工业能力以及军队能力,他们的军工体系,军事体系。
而对于最近的中日战争,苏联采取了与德国类似的方法,一个斯大林会亲自参加的每半个月一次的军事分析会议。
让斯大林心里潜在不安的一点,是武官们报告,西华采用了不少德制的武器,其战斗机和轰炸机都是德系的,而且全部是最新型,德军自己都还没有大规模武装,由此可见西华与德国政府和德军的关系,其深厚程度,一定超越了表面的没有外交只有贸易的表象。
日本是明显地敌视苏联、亲近德国。
而现在西华隐隐约约也有这个趋势,这使得斯大林有点焦灼。
他很明白,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是,西华政治局高层现在明显是一个民族主义的政府,而对日战争明显会强化这种思想倾向——战争当然会激化民族情绪,以前的亲苏派就更会被压制。
而在民族情绪下,过去沙俄甚至是苏联成立后有过的对中国的一些扩张主义的倾向和行为,必然引起西华民族主义政府的不满,共同的信仰并不能消除这种不满。
相反德国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已经完全丧失了在远东的利益,所以与西华的合作反而比较单纯,不侵犯彼此的利益嘛,自然亲密度容易上升。
现在看来,原来想当然的认为西华不可能在军事上是日本的对手,所以必然要向苏联请求支持的想法,完全是基于错误认知上的狂妄自大。
西华甚至有可能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就在中国大陆击败日本,从而建立起一个新中国。
这种趋势,无疑将是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如何重视都是不为过的。
斯大林的思考继续深入。
苏联对于中国格局的干涉能力是有限的。
德国已经重新崛起,尤其是军事上全面崛起,对于苏联的压力很大,别看现在双方表面上的关系蜜里调油,但实际上都彼此戒备。
苏联自己号称是面向欧洲和亚洲两个方向的“双头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