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但重点无疑是在欧洲,苏联本质还是欧洲国家。
德国因此必然是苏联的第一大敌,是苏联主要力量必须集中的方向。
相反苏联在远东的存在是有限的。
苏联远东地区的工业基础和人口规模都很小,即使可以临时派遣强大的军队维持一个强大的远东军区,但毕竟只依靠一条远东铁路,几乎所有的补给都要从欧洲运过去。
因此从战略上来看,苏联在远东只能是守势,短期最多是以攻代守。
所以在不损失苏联的前提下,结好远东的最强者是必要的,否则就会造成对苏联次要方向的重大压力。
如果西华能够打败日本成为这个最强者,那么在共同信仰的基础上,苏联付出一些代价,未必不能与西华形成亲密关系。
斯大林以个人和苏共中央的名义,向西华发出了贺电,祝贺西华的同志们在北平攻防战中取得了伟大胜利,同时谴责日本的入侵,表示苏联愿意向西华提供援助。
苏联在西华的领事馆,将具体负责与西华对接,协商援助事宜。
西华政治局接到斯大林的电报后,召开了对苏工作会议。
自然有同志愿意接受苏联的援助,毕竟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嘛。
不过毛泽东反对,他说“拿人手短,吃人口软。”
今天占人家的便宜,却不知道未来可能会付出10倍的代价。
李思华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她建议只和苏联领事馆商谈正常的贸易,在西华占领新疆后,是很容易与苏联建立物资贸易的交通线的,目前从迪化到阿拉山口等地的公路也接近修筑完工,所以与苏联的贸易,可以通过苏联的中亚铁路体系,联结阿拉山口的中方公路体系。
一些战略金属等战略物资的贸易,我们与苏联可以做起来。
而且双方贸易的互补性很强,目前西华战略资源的很多品种,自产还是不足,目前主要依靠从美国进口,如果能在苏联这里打开缺口,那就多了一条渠道,对于稳定供给很有好处。
而苏联的轻工业很弱,且农产品的品种单调,我们输出农产品和轻工产品,与苏联之间比较容易达成贸易平衡。
这样的交易,双方互惠互利,谁也不占对方的便宜。
而且还可以避免使用外汇,采用货币互换或者是易货贸易都可以进行。
李思华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同意。
当西华的建议反馈到斯大林那里,也让他又吃了一惊,他还没见过不要苏联援助的国家,更不要说是在战争之中了。
这让他感觉都了西华的戒备、以及自尊。
他感叹了一声,终究是大国,不是那些有奶便是娘的小国。
在苏联与西华达成了一致意见并签约后,苏联与西华之间,通过中亚和新疆的贸易,逐步发展了起来。
美国则表现得非常低调,公开的言论都是一些希望双方尽快结束战争状态,保障平民生命安全之类的废话。
罗斯福最近因为国内恶化的经济形势,很有点焦头烂额,对于国际事务的关注度是下降了的。
而且对于中日战争,美国上层建筑的意见空前统一,双方都是对美国产品的重要进口国,战争越是激烈,他们就要进口更多的美国货,对于经济危机下的美国,这就是一针强心剂。
所以“死道友不死贫道”
,美国对于战争的真实态度,是“乐观其成”
。
西华对日军北平攻防战的胜利,震撼最大的对象,无疑是蒋介石及其政府。
蒋介石清晰地认知到,西华的强大,已经远远超越了他的国民政府。
所以他的心理现在是复杂的,娘希匹的日本人,很可能要从国民政府这里,通过军事胜利来“恢复皇军军威”
,从留学日本的时候开始,他就知道这些日本人是个什么尿性。
所以短期他毫无与日军媾和的可能性,而且未来媾和,也只能是极为机密、不能签订任何条约的。
西华取得的空前胜利,使得全国的民气都开始倾向西华,他这个“中央政府”
的权威性正在被逐步腐蚀,他心里清楚得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