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而且按照中国模式,他们的产业发展不至于失衡——国家之间必须实现贸易平衡是铁律,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对于顺差和逆差都控制得很严,这也是平等的原则,谁都不要占谁的便宜,而且“华盟”
对关键产品的价格,是有区间控制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倾销之类的资本主义不当竞争模式的恶果。
这样一个在西方看起来被“高度管控”
的社会主义国家国际贸易体系,对于创造消费力的效率和能力,却是远远超过了西方资本主义的那套。
“平等、均衡、可控、协调”
八字方针下,大大克服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最大弊端——总需求日益萎缩,而总需求能够不断发展,就能规避掉经济危机。
最近的30年,西方大约有一半的时间,都处于经济危机之中,这正是除了中国以外的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程度上不断追赶的最大因素。
到现在,非洲至少有13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平均生活水平和收入包括消费力,已经超过了东欧和南美的那些资本主义国家。
这种消费的伟力,极大地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的信心。
原来西方很多人,都把中国视为一个异数。
他们不是从社会主义出发,而是从中国的资源、国情、历史、文化等角度,来解释中国为什么变成了全球第一强国,为什么经济发展得如此之好。
但潜台词也包括,中国是特殊的,其它模仿它体制的国家,不太可能获得与中国同样的进步成果。
尤其是对那些非洲国家,他们是非常蔑视的——非洲猩猩们,也能发展经济?
但随着这些年这些国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已经不得不全面动摇,西方民众赫然发现,中国模式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不是中国的特殊现象,而开始变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凡是采用中国模式、加入了中国体系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开始高速和稳定的发展,其消费力,不断开始追赶欧美和其它资本主义国家。
这种现象的杀伤力太大了,以至于社会主义才有优越性的想法,现在西方内部,都已经不是个别左派的思想,而变成了大量民众公认的事实。
所以,推动消费的发展,也并不仅仅是为了进一步发展经济,在政治和斗争上都有高度的战略意义。
一个消费的大时代,开始全面展开,现在是中国本土,而未来则会扩散到整个社会主义的世界。
第436章人民币背刺背后的美国变局
西元2001年3月的一天,比利时布鲁塞尔。
一片照相机的闪烁之中,德国总理施罗德、法国总统希拉克等6个欧盟国家,以各自国家的名义,与到访的中国总理罗睿,分别签署了红布桌上的双边协议。
这份协议名为《扩大货币互换双边补充协定》,表面上看,这只是过去欧洲国家与中国的贸易货币互换模式,继续扩大应用范畴,除了每年基于贸易基础的互换额度,现在其实已经不再限制扩大额度,而是在某一方需要的时候,可以按照银行抵押规则,向对方的专门业务银行申请贷款,使用范围从贸易扩展到投资和消费领域。
看上去平平无奇,可真要是平平无奇,中国也不会派总理前来,而几国的总统和总理,也不会亲自出席了。
这些人都很清楚,奥秘就藏在几句扩展的“服务范围”
条文之中——例如,这6个国家的企业,如果在欧洲范围收购资产,那么他们可以申请人民币贷款,然后直接用人民币收购,或者用这笔人民币作为抵押,再向某个欧洲银行申请资产所在国的货币,用来收购资产。
说白了,人民币在这几个国家,金融化了。
这意味着,此后这几个国家内部的资产交易,可以无需再通过美元或英镑,而是通过全球币值最稳定的人民币,相当于其资产交易,得到了人民币的信用中介,这是彻底的去美元化。
美国这两年的强美元政策,导致欧洲美元回流,美元变得昂贵,法国和德国等国不但货币贬值,而且不得不跟随加息,这使得经济更加困难,本来他们内部的企业,就因为高昂能源成本就在出走,这种情况持续到现在,这些国家已经受不了了,独立性最强的法国与中国最早谈好,后来还拉上了德国等几个国家,用来减轻美国的压力。
没有办法,他们必须要为本国的企业找出一条生路。
此次与中国的协议,就是自救的其中一个重要路径——既然美元稀缺昂贵,那就干脆不用美元了。
人民币币值稳定,引入中国的资本,让本国的企业完成对那些经营困难资产的并购,美国就无法来继续收割本国资产,自己的国家就能保住更多的元气。
至于西方共同的意识形态,所谓的“民主自由”
,现在谁还顾得上?这些年在全球,都已经是“傻子的忽悠”
这样的形象了。
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一直比西方好得多,现在西方的政客出访各国,都很难再说这方面的话了——害怕被访问国的领导人,当成是出访者有病。
新时空的二十一世纪初,欧洲这些国家,还没有像原时空2020年以后表现的那样,似乎政客体系完全被美国操控,此时他们还是有一定独立性的,这一次美国收割太狠,已经动摇了他们的国本,现在有这样的反噬,也是正常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