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那么,今天的南联盟就必然是东欧最亮的一颗星,以中国的力量,南联盟的经济、军事都会是整个东欧最强的,生活水平肯定也是最高的,更不会有什么科索沃独立出去,就连波黑,可能也都能收复。
但当时,米洛舍维奇等政客怎么会选择中国呢?怎么可能逆民意呢?历史没有假如,一步错就步步错,再也没有重来的机会。
即使到现在,自己也拿不出让塞尔维亚重返社会主义这样的筹码,国内的政治格局已经固化,自己并没有力量,能够逆反现在的资本主义体制,除非是让中国出兵,但中国凭什么要这样干呢?塞尔维亚有什么利益能让中国动心呢?显然没有,中国人又不是欧洲或者俄罗斯,对巴尔干半岛那样地感兴趣。
但是,塞尔维亚要复兴,就必须进入中国的阵营;塞尔维亚要破局,也必须跳出欧洲看中国。
武契奇对此确信无疑,他觉得,这是历史的大趋势。
武契奇个人的思想,从十几年前开始到现在,大致就是一个从精欧精美到精中的过渡过程。
年少时精欧和精美都是很自然的,南斯拉夫还存在的时候,其实因为比较独立于前苏联,欧共体对于南斯拉夫很支持,政治需要嘛,不想让南斯拉夫完全被前苏联控制。
所以那个时代南斯拉夫,得以与资本主义欧洲自如地开展贸易和往来,自然受到欧洲的影响很深,七八十年代的欧洲,正好也是其发展得最好的时代,远比南斯拉夫发达和富足的生活,使得南斯拉夫的年轻一代“精欧”
是最自然不过的。
等到苏联崩溃,南斯拉夫也解体,“精欧”
开始转向“精美”
,也是很自然的。
一方面塞尔维亚人发现欧洲人其实对他们是歧视的,尤其是德国人,塞尔维亚是德国打通巴尔干半岛能源通道最大的障碍,很多民族事件背后,都有德国人的影子,所以对欧洲的好感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则是认知到了美国的力量远远比欧洲强大,美国的生活方式也更“民主和自由”
,把塞尔维亚的希望,寄托在了美国人的身上。
然而这些年下来,国内虽然还有大量的精欧和精美者,但塞尔维亚人中的精英分子,例如武契奇这样的,早已不在有这种天真的想法。
作为一个小国,他们开始“精中”
。
这并不是由于对欧美绝望而发生的“爱恨转移”
,他们还没有那么幼稚。
而是他们觉得历史的大势,在前苏联崩溃后的10年时间内,已经变得非常显著,无论是欧盟还是美国,都正在从历史舞台的主角位置退却,直到完全消失,新的历史,主角将是中国人的天下,塞尔维亚唯有跟随中国,才能实现复兴。
这一次由美国带动的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已经把整个欧洲都扫了进去,东欧地区变得更为凄惨。
武契奇他们也因此觉得,不能再等了,至少要先与中国,建立起新的良好关系。
他这次访华,可以说还带着团队的共同意愿。
武契奇是精通中文的,这其实并不奇怪。
在新时空,像他这样的欧洲人有很多。
中国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强国已经30多年了,现在中文几乎是所有国家教育外语上最重要的一门语言,在他们这样的精英群体中更是普及,已经不下于英语。
不过汉语比较难学,多数人掌握的程度,达不到英语那样。
其实在武契奇看来,这并不是汉语难学的缘故,而是思维模式的问题,中华文化,与欧洲文化的异质性太大,以欧洲的思维去理解汉语,自然要比较困难一些。
有着中文底子,他这些年对于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思想趋势,都是比较熟悉的,这让他现在成为了一个政治上的“精中”
分子,他的精中,与现在欧洲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那种喜好中国文化“精中”
当然不一样,他是认同中国已经走通了一条人类向更高层次文明攀爬的大道,而且这条大道,是人类已知的道路中唯一已经走通的,这才是中国最吸引他的地方。
东升西降,而西方还不待见塞尔维亚,为什么塞尔维亚要在西方这颗腐烂的树木上栖身呢?塞尔维亚的出路在东方,武契奇出神地想着这些。
政治家们想的事情,青少年是不知道也不关心的。
杰克森与布罗迪两人,正在仰光城的大街上闲逛,准备去大吃一顿。
“你们好!
我是仰光晚报的记者,能不能采访你们一下呢?”
?两人被一家报社的女记者,拦住了采访。
看到是漂亮的女记者,两人笑嘻嘻地对视了一眼,他们对采访倒是不忌讳,还有点小兴奋,以前可从来没有什么记者,会采访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