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只有做到这样,再加上舆论引导,才能避免社会形成对各种不同职业的“鄙视链”
,让人民得到正确的认知——高薪酬就需要用更多的辛苦和劳动去换取,想轻松就不要指望高薪酬,让“干得好不如选择得好”
这样的逻辑见鬼去,绝不能有不创造价值,结果收入却更高的现象。
说得不客气点,连公务员都必须在退休前在全国不停地流动,哪里能有什么职业,能够“钱多、事少、离家近”
?人保部要做的,其实就是熨平全国各种职业之间的“性价比”
,使之基本保持一致,这是社会主义体制下需要的“主动调节”
,不能像资本主义社会那样,执行所谓的完全的“市场调节”
。
而且市场调节有个毛用?能阻止美国人都不去做制造业吗?
例如想让青年选择一些艰苦的制造业,唯一的办法,就是劳动投入的性价比高,让青年认知在这样的行业,收入远高过其它工作轻松的行业。
对应的,就需要提升这些艰苦劳动制造业的产品价格,使得支付高薪酬的企业,仍然能够很好地生存和发展,这是相辅相成的。
需要认知清楚的是,这是与现在新中国已经达成了相对比较高端的产业体系有关,如果是早期六七十年代的产业结构,这是根本做不到的,因为大量的低端产业,如果对艰苦的劳动,支付高薪酬,那么产品的价格将极为昂贵,远远超出了按照这种模式,可以调节的幅度,例如当时的一个制鞋厂,可能有个七八万的工人,对于平均薪酬这个成本,是非常敏感的,工资翻一倍的话,鞋价可能也要翻一倍,由于低端市场全球竞争激烈,翻了一倍,价格可能就没有市场竞争力。
而现在这个制鞋厂,可能就只有两三千工人,人少了二三十倍,薪资的“敏感度”
,自然就大幅下降,可调整的幅度要高很多。
基本上教育部和人保部,都还是遵循了李思华时代确立的原则——平等、折腾和公平。
所谓的平等,就是大家遵守共同的规矩,以及个人付出的劳动强度和辛苦程度,对应社会总剩余价值的合理比例。
注意这里并不是单个企业或单位的剩余价值,而是要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设定。
有些单位对社会有意义,但根本不创造剩余价值;有些企业没有利润或者利润很少,但社会不可或缺。
所以那种西方式的只在企业内部分配剩余价值,仍然是不合理的,要进行全社会的“熨平”
。
所谓的折腾,是针对“好逸恶劳”
这种人类天性的,既然报酬来自于人们讨厌的“劳”
,那就最好让人们少一点“逸”
的妄想。
这就需要折腾,不管是流动、调整薪酬性价比,都是往这个方向的调整,让人民发现每个职业,都有其明显的“缺陷”
,那挑剔也自然减少。
所谓的公平,更是社会主义的特点,也就是通过连续的精准调节,让人民认知,不会有什么工作又轻松收入又高,大部分的工作,因为都是用的普通人,所以报酬高低,无非就是辛苦程度的差别,根本没有什么鄙视链,有着现实的依据,如果有,就把它调整过来,调整到相反的方向。
这一次的会议,最终导致了以教育改革为基础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工程体系”
的出台,这基本上,是一个把教育、教育实践、就业、薪酬、物价4个大的方面综合起来,进行合理化地实现“平等、折腾、公平”
三原则的大体系。
这个体系,大概是中国数据处理量最为庞大的体系,单单是使用的超级电脑,就使用了上百台“千亿亿”
级别的超级电脑计算系统,这算是最顶级的“顶层计划经济管理系统”
。
第447章初步建成的初级数字化社会
回到家门,杨阳说了一句:“小开,打开房门。”
房门打开后,屋内的灯光自动响起,预设的轻音乐低低地响起,他走进屋内,换好拖鞋,瘫坐在沙发上,一天的工作还是挺累的,他一下子根本不想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