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但如果按照林铁生的方案,实际上所有的教育,都需要一个前提——能够读书,至少要达到上大学的普通质量吧?但恐怕有一些学生,即使有了脑波模拟器的帮助,仍然是学不进去、学不好的,最终还是要浪费两年高中时间,只能去读初级职业技术学校。
中央教育改革领导小组的组长唐东挺暗暗点头,这也是他担心的地方,他早已深度研究过教育部的方案。
他自己的主张是,原来初中为基础的分流体系确实已经过时了,初中的教育水平太低。
现在可以实施二次分流,在高中要先分流一次,到大学三年级再分流一次。
所以初级职业教育体系,不能够缩减到教育部主张的那个程度,也许需要保留至少13的体系。
教育部的方案,太激进了,需要调整为渐进改革。
这件事,不仅仅是对林铁生和教育部党组的巨大考验,对唐东挺来说,压力也是非常巨大,本身教育改革,就是中国“文明升维”
大计划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升维的文明,自然需要新一代更高知识和智力水平的劳动者,来发展和维护。
所以其战略意义和必要性,自然毋庸讳言。
当然,教育部的方案还需要反复讨论,唐东挺决定要坚持自己的想法。
在教育部之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柳安忆部长也做了汇报,教育不是单独的事情,还需要很多的配套才能更有效。
柳安忆主要强调了两点,完全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角度:
一是物价部门与人力部相配合,实施产品限价与薪酬水平相配合的体制,这项工作几十年前就已经进行,还是在领袖李思华的提示下进行的,只不过近年来,其重要性更加凸显了。
这是一项非常微妙,尺度要非常精准的工作。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非常强调8小时工作制,对于加班是严格限制的,而随着国家的发展,劳动者的薪酬越来越高,这就对企业的盈利有着相当的压力。
一方面,企业需要尽量利用好员工8小时之内的工作时间,以高效率克服高成本的弊端。
另一方面,企业产品也需要合理的售价,来保证合理的利润,企业没有利润,不但不能发展,还只能倒闭,高薪酬自然也就变成幻梦。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显然不能去搞西方国家那种“996是福报”
,依靠加班或其它压榨员工劳动力的方法,来降低企业成本,那是完全的邪道,是赤裸裸的剥削。
因此除了企业内部挖潜增加效率的“内部挖潜”
以外,还需要物价部分,不断进行大规模的测算,允许企业产品,阶段性适当地提价,符合薪酬增长的要求。
物价部门的管制,有上限有下限,其中的下限,就是保证企业产品的利润空间,避免市场上大家杀价的“多败俱伤”
。
这显然是需要非常精准的工作,因为物价提升过快,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要非常小心,如果搞成西方经济危机那种“工资-物价交替上升螺旋”
,那真的就是大笑话了。
本质上,这是对剩余价值分配的不断精细调整,企业拿到多少,员工拿到多少,国家和社会对企业劳动的估值是多少,都需要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第二个,就是如何在大学因为职业教育提升而不断扩招的前提下,规避“结构性失业”
,这就与上述的“物价-薪资精确调整体系”
密切相关。
人类有好逸恶劳的天性,喜欢办公室白领胜过外勤蓝领的选择,是很自然的事情,中国古代“好男不当兵”
这样的思想,除了皇绅军队对军人的蔑视以外,也是因为军人太辛苦。
所以现在大量青年,都上了大学,虽然多数人学的,仍然是职业技术,但心态可能就拔高了,对于现实可以提供的工作,可能不会满意。
国家不可能做到让每一个人满意,但国家应该提供一个合理的体系。
例如,越辛苦的工作,报酬应该越高,其它的福利,也应该相应更高。
这就需要人力部门的“物价-薪资体系”
,能够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系的变化,不断提供变化的薪资和对应产品的物价调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