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更何况,大量的用户,并不局限在个人或者家庭的基本功能上,企业、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对数字化社会的要求,要深得多、广得多。
例如在商业上,一整个产业链,都要实现数字化。
化任何一种产品,首先是数字“上链”
,拥有“产品数字身份”
;然后从工厂到消费者的整个链条,包括收储仓库、全过程物流、终端前仓库、一直到最终递送,都是在人工智能的监管下的,其实相当于原时空2020水平的升级版本,主要的区别,在于这个数字化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人工智能强介入的,这些环节之间的交互,基本上是AI对AI自动交互的。
正因为人工智能的科技优势,智能商业体,就不像是原时空还处于试点状态,而是已经遍地开花了,例如实体商店,大量地是使用人工智能管理,而使用机器人进行操作,比如充当餐厅的服务员。
真人员工的主要任务,日益倾向于运维管理,以及介入一些比较复杂,从而AI还没有学会的事务处理,毕竟这个时代的AI还是初级智能,基本上限制在“可重复操作性”
事务的范畴中,并不是真的具备类人复杂思考的智能,尤其是面对突发事项。
例如在医疗上,现在前期咨询、挂号、费用结算等程序,都已经由个人AI可以独立完成,远程医疗也已经通用。
不过绝大多数人,当然还是要去医院的,不与医生当面交流,他们是不放心的。
确实也是需要面对面,对于疾病的判断才更精准,何况那些专门的医疗设备的监测和治疗,只能在医院执行。
药物倒是可以邮寄,不过这样做的人也不多,通常还是在看病的过程中,自己领取药物。
利用医疗专用的人工智能进行诊断和治疗,目前仍然处于早期阶段,事实上也还不具备完全实施的条件——人体内置的生物芯片,目前提供的数据仍然是有限的,而外置的可穿戴设备,也不具备强大的医疗诊断设备功能,如果实现,那价格肯定过于昂贵,至少现在还没办法普及。
应该说,医疗领域开始的人工智能时代,还是非常初级的。
这也是国家重点推进的科研领域。
因为如果让中国国民从出生开始,每一个心跳都被记录下来,每个人身上穿戴各种传感器,能够实时感知体温、汗液等各种生理指标,那么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可以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疾病,对疾病的治疗,也可以实现精准个性化,每个人吃的药的计量、方式可能也是不同的。
国民的寿命,或许能因此而延长30年到50年。
要达成这样的目标,自然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这样的成本,不能属于少数富人的专利,社会主义国家不能这么干。
如果说医疗领域困难,那么教育领域就更困难,现在除了脑波模拟器开始进行大数据分析以外,在教育领域实现的数字化,不过是教育模式的简单网上替代,例如网络授课、远程教育这样的。
但教育未来真正数字化的目标,是“个性化教育”
,即通过对每个儿童和学生的语言和行为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及时精准地感知到小孩的脾气性格、情绪高低、智力发育水平,从而可以为每个儿童和学生,设计个性化的教材,执行个性化的教育。
这样的模式,自然成才率会高很多。
不过这还是极为遥远的未来,现在可以说门都还没有摸到呢。
实际上,类似杨阳拥有的“小开”
这样的个人人工智能,是通过两套设备实现的,一套是家里的某台电脑,另一套则是他随身携带的可穿戴设备——手腕折叠式个人智能终端,其实就是一台便携式的小型电脑。
这台电脑可以带在手腕上,也可以套在包上或扣在腰上等,不过大多数人还是会把它牢牢地戴在手腕上,毕竟在新时代,对于他们来说,这可是生活中最重要的物品了,这就是他们的“第二条命”
,所谓“身家性命都在这里了”
。
“小开”
宛如拥有分身法,在主人出门的时候,一边陪伴他,另一边在家里进行管理,例如使用机器人进行管理什么的。
这样的初级人工智能普及,对于家庭来说,全面完善的家庭和个人体系,大约是普及到了20%左右的高收入家庭,按照国家的计划,在未来十年要实现完全普及,以后成为家庭和个人标配。
不过单单就个人人工智能来说,普及率已经高达70%了,真正花钱多的,主要还是机器人,每台机器人就是一台高级轿车嘛。
相比家庭和个人,工厂和企业使用的人工智能体系,就要完备得多了,毕竟他们能够投资得起。
而且新时空中国在数字化上投资最大,最重视就是工业互联网体系或者说工业数字社会化体系。
目前有3个最大的数字化体系:工业互联网、商业服务互联网和交通物流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是首当其冲,毕竟这是吃饭的家伙,怎样重视都是不过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