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也无法浇灭他那飞蛾扑火般的政治热情。
于是,就在景帝召见袁盎的十几天后,景帝便授意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联名上疏,对晁错发起了弹劾。
他们给晁错拟定的罪名是:“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
亡臣子礼,大逆无道。”
建议将晁错腰斩,并且其“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
(《汉书·晁错传》),意思就是所有亲人,只要还没分家,无论老幼通通砍头。
景帝看过奏疏,当即批了一个字:“可。”
很显然,这是一个异常严厉、近乎残忍的处置办法。
后世读史者,很多对此不以为然。
他们认为,要杀晁错,往脖子上“咔嚓”
一刀足矣,何必动用“腰斩”
这种极刑呢?这种刑罚的目的不仅是要让人死,更是要让人在极端痛苦中死。
所以人们不禁要问:对晁错施以如此残酷的刑罚,有必要吗?此外,要杀就杀他一个人好了,何必把他一家老小通通杀光呢?这不是滥杀无辜吗?
倘若你也这么认为,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虽然很善良,却不懂政治。
当时,景帝杀晁错的真正目的是丢车保帅,促使七国罢兵。
这个动机,后世的读者都很清楚,但关键的问题是——当时的大多数老百姓并不知情。
我们都知道,晁错的官职是御史大夫,位列三公,相当于副丞相。
要杀这样一个高官,如果不给他扣上非常严重的罪名,老百姓肯定是会胡思乱想的。
而朝廷最怕的事情就是老百姓这样。
所以,景帝必然要给晁错扣上“亡臣子礼,大逆无道”
的罪名,从而为诛杀晁错的行动披上一件合法的外衣。
换言之,只有把事情做绝,对晁错
施以极刑、满门抄斩,老百姓才会相信晁错真的是死有余辜,才不会怀疑景帝的杀人动机。
至于这么做算不算残忍,是不是滥杀无辜,那就不在景帝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二十九日,中尉陈嘉奉景帝之命,找到晁错,召他即刻入宫觐见。
晁错以为皇帝要找他商议政务,没有多想,匆匆穿上朝服就跟着陈嘉走了。
行至东市时,陈嘉忽然命左右把晁错从车上拽了下来,死死摁在了地上。
很快,一副寒光逼人的铡刀就摆在了当街。
惊惶错愕的晁错被七手八脚摁在铡刀下,然后就被“咔嚓”
一刀,铡成了两截。
同日,晁错家里的老老少少也全部被朝廷抄斩,一个不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